第199次:功能材料器件化与产业化

论坛执行主席
  • 谢毅院士 谢毅院士
  • 赵东元院士 赵东元院士
  • 张跃院士 张跃院士

论坛日期:2025年8月13日

论坛地点:青岛银丰玥美酒店三楼多功能厅2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

主题报告
  •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吴明铂 教授 青岛科技大学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知识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跃迁,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更是孕育和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范式加速演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入攻坚期,对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成果转化效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青岛科技大学置身于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历史方位,始终坚持扎根祖国大地办大学、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大学,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不断进行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逐步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自身建设定位的“青科大模式”。青岛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做法有:一是通过厚植学科优势特色、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实力等措施,发挥学科优势特色,夯实政产学研基础;二是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激发人才活力、优化运行机制、创新路径探索等措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三是大力推进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和有组织校企协同创新,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加快成果转化落地。本报告主要介绍和交流以上方面的进展。
  • 富勒烯纳米材料的产业化及其应用

    王春儒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富勒烯因其稳定的结构和独特的电子特性而备受关注,在能源、材料、生命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我们近年来在富勒烯应用方面取得系列研究进展,包括:(1)发展了四代富勒烯制备技术,建成了国际上第一条金属富勒烯宏量生产装置,第一套在Ar气氛条件下规模化生产高纯富勒烯的生产线,满足了富勒烯大规模应用的需求;(2)研究了富勒烯光电特性,富勒烯不但能够作为优秀的电子受体材料广泛应用于钙钛矿和有机光伏器件,而且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通过改变富勒烯的种类、构型以及外接功能修饰基团等方式调控了其激发态特性,开发了具有μs级长寿命三重态的富勒烯及衍生物材料,实现了激发态电子转移方向的原位调控和富勒烯-donor衍生物电荷分离态位置的理论预测;(3)基于富勒烯优异的结构稳定性、超级抗氧化特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了富勒烯在治疗恶性肿瘤、心肌梗死、糖尿病、肺纤维化等重大疾病方面的应用,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索了它们对于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机理;(4)基于金属富勒烯分子的电、光、磁,以及自旋特性,研究了金属富勒烯在空间限域条件下的电子自旋操控,并开发了金属富勒烯与MOF的复合磁性材料,设计并制备了超灵敏弱磁场感应分子器件。
  • 基于热活化敏化荧光的广色域OLED

    段炼 教授 清华大学

    随着5G时代到来,新型信息显示产业急需迭代发展,早期较低的色域标准(BT.709及DCI P3)已无法满足显示产品的高品质技术发展需求,为实现显示产品的超高清以及更高画质的性能要求,新一代显示标准(BT.2020)推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向高色纯度发展,这要求核心发光材料具有更窄的发射光谱,并解决高亮度下器件效率较低的问题。在近期研究中,我们发展了上转换效率高、本征稳定性好的敏化剂,以及基于多重共振的生色团骨架的红、绿、蓝窄光谱荧光染料,实现了高效率、长寿命、窄光谱的热活化敏化荧光(TSF)器件。Figure 1 Narrowband RGB emitters for BT2020
  • 钙钛矿光伏产业化进程与未来挑战

    谭海仁 教授 南京大学

    钙钛矿光伏技术凭借其高效率、低成本和制造工艺灵活等优势,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光伏技术。近年来,单结钙钛矿电池实验室效率已突破27%,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已经超过30%,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接近35%,展现出超越传统硅基光伏的性能潜力。然而,该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大规模制备、可靠性等关键挑战。本报告将系统分析钙钛矿光伏的技术竞争力、产业化进展及未来市场定位,并探讨其与晶硅技术的互补或替代关系。未来,钙钛矿光伏有望在5-10年内实现大规模应用,尤其在叠层电池、柔性光伏及建筑一体化(BIPV)等领域占据重要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