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次:软件定义的制造业

日期:2018年6月1~2日

地点:中国 北京

依托单位:

  • 软件定义卫星

    演讲人:赵军锁

    软件定义卫星有双重含义,一是能够最大程度地用软件定义其功能,二是能够最大程度地用软件定义其生产。 从用软件定义其功能这个角度来说,所谓软件定义卫星,就是要建立一种以天基超算平台为核心,采用开放系统架构,具备开源软件生态,支持有效载荷即插即用、应用软件按需加载、星间星地自主协同,能够实现多种功能、服务多类用户的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型卫星系统。其标志性特征是硬件资源虚拟化、系统软件平台化、应用软件多样化。 从用软件定义其生产这个角度来说,就是要打造一个面向卫星这个特定领域的支持数字信息无缝互联的云制造平台,取代在同一个屋檐下进行开发、规划、生产、维修和备件存储的旧模式,让更多的软件工具厂商、供应商、制造商和合作伙伴能够更方便地跨界参与进来,并尽可能地用大型仿真过程取代既费时又昂贵的物理原型,从而大幅度提高卫星的研发效率、降低其研发成本、缩短其研发周期。

  • AI混合计算架构与智能(计算)前移

    演讲人:郑南宁

     无

    当前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尤其是语音和图像识别以及复杂作业环境中机器人的行为决策与规划,这些成功主要归功于两大AI方法的发展: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如何在这些进展的基础上实现具有高度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更为开放、动态和复杂环境下的人工智能问题,我们需要从脑认知机理和神经科学获得灵感和启发,发展新的计算模型与架构。另外,一个高效的信息加工过程应该能够利用实际信息的因果关联,在最前端的数据层面把感知数据的基本属性提取与空间拓扑结构信息融合,将“数据驱动”变换为“事件驱动”,实现智能(计算)前移。

  • 大数据实时智能处理——从软件系统的角度

    演讲人:陈纯

    新型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结合大数据实时处理和人工智能的自主可控系统软件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报告从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切入,从软件系统研发的角度探讨了大数据实时智能处理技术的挑战,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流立方”软件系统的关键技术特点。该系统实现了批式大数据和流式数据的融合处理,支持复杂统计指标、复杂事件序列识别等大数据实时分析功能,具备可执行规则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的“双核”实时智能决策引擎。系统很好地满足了各种数据驱动、实时分析、智能决策的复杂应用场景需求,已在多个相关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 从设计视角看软件定义制造

    演讲人:毛明

    设计技术是复杂装备创新的源头与核心。先进设计技术是指以优化设计、智能设计、虚拟设计等系统设计技术为主体,以体系化、协同设计、知识工程等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设计验证技术为支撑,以总体和系统最优为目标,融合各类先进科技技术,为解决多领域创新新设计问题所提供的理论、方法和设计环境的技术群体的总称。目前,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使得设计技术也加速发展,总体设计技术与设计平台已经成为先进设计的重要方向,模型驱动的设计与仿真支撑了装备的分析与验证,跨平台、多领域和智能化的先进工程环境提升了系统设计的能力,基于知识和数据共享的设计方法也成为设计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因此,在设计视角下,无论是设计对象,还是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都使得软件定义制造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 工业软件支撑智慧工厂

    演讲人:黄培

    分析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在推进智能工厂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共性问题,介绍了智能工厂的定义和五层架构,即:基础设施层、智能装备层、智能产线层、智能车间层和工厂管控层。 从制造工艺的分析与优化、数据采集、设备联网、工厂智能物流、生产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智能厂房设计、智能装备应用、智能生产线规划、制造执行系统(MES)应用、能源管理、生产无纸化、工业安全、精益生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生产监控与指挥、数据管理和劳动力管理十八个视角来解读企业如何制定智能工厂规划。 重点分析MES(制造执行系统)和数字化工厂仿真技术目前在我国发展与应用的现状,并分享工业软件支撑企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Digital twin的实际案例。 讲座重点强调工业软件在支撑智能工厂规划、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