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水利科学与工程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水利科学与工程

在研究我国水利科学与工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国内水利科学与工程发展态势和研究前沿,对水文水资源及农田水利、水力学及河流海岸动力学、水生态环境、水旱灾害、水能利用及水力机械、水工建筑、岩土力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管理及移民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作了系统论述,对我国水利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剖析,同时展望了水利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 本书适合高层次的战略和管理专家,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师生、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阅读,是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的重要指南,也是科技管理部门重要的决策参考,同时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水利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权威读本。
本书预览点击购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与工业、农业、生态、环境、能源、防灾、民生、人文景观等社会经济部门紧密联系,与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水安全不仅涉及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还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利科学与工程在自然、社会与工程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水利科技引领作用,依靠科技进步,保障国家水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
水利科学与工程问题来源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目标是认识自然规律并通过多种工程技术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人为的控制和调配,以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当今,我国水安全问题新老交织,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突出表现在水资源短缺严重、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灾害威胁加重、水生态退化严重等方面。同时,超强地震、超标洪水及特大地质灾害等因素,威胁高坝水电站长期安全运行,甚至诱发高坝失事、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科学与技术层面来看,我们仍面临许多重大瓶颈科技问题需要突破。
为此,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部署了“水利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由张楚汉院士和王光谦院士负责组织实施,并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水利科技前沿与水安全”论坛,百余名专家、学者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我国水文趋势和水资源安全、河流水沙过程与调控、洪旱灾害与防灾减灾、河湖近海生态环境问题的安全与对策、高坝水电站枢纽长期安全高效运行等问题,围绕我国水利科技前沿与水安全的现状、国家需求和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国家水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水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等相关建议。在近3年的研究历程中,项目组按学科方向分为十六个组,包括水文学、水资源、农田水利学、河流动力学、环境水利学、水旱灾害、水能利用、海岸工程学、工程水力学、水工建筑学、水工混凝土、岩石力学与工程、土力学、水力机械动力学、水利工程管理和水利移民工程等学科方向。最后编写形成的《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水利科学与工程》一书反映了近年来水利学科与交叉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地梳理了水利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凝练出关键的前沿科技问题,提出了水利学科领域战略发展建议。面对我国水安全情势和挑战,本书内容的撰写着重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条件下的水文水资源与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根据对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我国雨带南移,降水呈南涝北旱趋势;进入21世纪后,雨带北抬,南方降雨减少,但暴雨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情况下,我国未来水文情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状水资源供需矛盾在未来愈加突出。因此,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涉及未来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前沿科技问题,包括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循环演变、水资源系统科学与管理以及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出未来我国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科技前沿问题,包括:变化条件下多尺度水文过程与水资源变化情势以及我国地面地下天空径流相互转换与调控机制研究;以水信息为基础的水文水资源预测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跨流域调水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环境生态效应与关键技术研究;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节水灌溉的水文及生态环境效应和粮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研究等。
(2)河流、海岸水沙与生态环境的演变与调控。内容涉及泥沙运动力学与河流、海岸水沙环境演变的相关内容,包括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环境水利学与海岸工程学等。21世纪以来,随着水土保持与工程调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黄河下游断流与严重淤积现象得到缓解,然而我国河流湖泊近海泥沙与生态环境仍面临严峻形势,表现为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河流数目减少;河流泥沙淤积,导致河流功能衰减和河道萎缩、水环境恶化,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水质污染问题突出;气候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引起黄河长江来水来沙量减少,导致近年河湖关系变化、河口海岸退蚀,生态系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该领域主要前沿科技问题包括:水沙运动与生态环境的多尺度交互作用机理;各种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相互耦联作用;河流系统的宏观平衡与生态环境修复的关键要素等。

(3)洪旱灾害成灾机制、风险评价与防御。内容涉及水旱灾害的成因机制、预测预报与风险决策的研究,其中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洪涝、山洪泥石流、沿海风暴潮以及干旱等灾害。受极端气候条件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水旱灾害尤其是大中城市区的城市洪涝、山地丘陵区的山洪与滑坡泥石流威胁日趋严重。目前,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已基本形成,但防御特大洪涝灾害能力仍较薄弱。水旱灾害防御的前沿科技问题包括:水旱灾害机理特别是大中城市洪涝灾害机理研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预报预警方法、动态风险管理系统以及洪旱灾害防御中的信息化与决策应急系统研究等。
(4)水能开发利用与风能、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调节互补。涉及水力发电(包括抽水蓄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以及未来海洋能利用等在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作用与前沿科学问题。水电能源开发具有防洪、发电、供水、航运、改善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同时,还对我国低碳能源战略的实施起重要作用,并对未来大规模风电、太阳能发电并网起调峰补偿作用。然而水能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综合高效利用流域水能资源的同时,如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水库移民问题。因此,水电能源开发需要研究的前沿科技问题有:水电能源开发与我国资源配置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协同规划问题;梯级水电站群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和生态环境等综合优化调度研究;河流梯级化流域生态环境演化机制与调控问题以及移民问题等。
(5)梯级高坝水电站群长期安全高效运行。高坝梯级水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涉及坝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我国已建在建30m以上大坝5564座,其中高坝梯级水电站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坝高、装机、库容、泄洪流量等均超过国内外已有水平,同时坝址又处于地震高烈度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电站规模巨大。因此,高坝水库群的长期运行安全是水安全保障的基本战略要求。这方面内容包含在第九至十四章等中。其中的前沿科技问题包括:高坝水电站长期性能与流固热力学行为研究;高坝地震“震源坝址大坝”响应全过程模拟,以及强震作用下库群灾害链与抗震关键技术研究;岩石地基与坝体材料宏细观力学性能及其非平衡演化与破坏机理研究;高坝泄洪消能与高土石坝洪水溃坝过程研究等。

(6)水利工程智能管理与水利移民工程。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转型,水利工程在大发展的同时经历了建设管理模式的巨大转变,面临水资源综合利用、包括移民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和谐管理及人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化发展等的严峻挑战,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突出。所以,水利工程是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各利益相关方的复杂系统。基于我国水利工程的成功实践和经验积累,实现水利工程复杂系统的科学化、可持续化、智能化管理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前沿问题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各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的理论、基于系统论的工程决策、建设过程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研究;水利移民补偿理论和模式、移民社会系统及其重构过程,以及水利移民实施管理研究。
在本战略研究报告的研讨与撰写过程中,由专家组提出总体框架和编写大纲,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与书稿的撰写工作,并由主审专家组逐章对文稿进行审阅并提出修改建议(各章撰写者与主审专家名单附后),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诚挚感谢。我们在本战略研究报告中力求全面反映水利学科及其各分支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但由于篇幅的限制,仍有部分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未能收入,在此谨表歉意。此外,由于认识局限,书中难免存在缺陷和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楚汉 王光谦
2015年5月

总序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综论 …………………………………………………………………………… 1
第一节 概述 ……………………………………………………………… 1
第二节 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历程与当代成就 ………………………… 4
第三节 我国水安全情势与面临的挑战 ………………………………… 8
第四节 水利科学与工程的科学前沿与关键技术问题 ……………… 11
第五节 水利科学与工程的前景展望 ………………………………… 13
第一章 水文学———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循环演变与工程水文 … 16
第一节 概述 …………………………………………………………… 16
第二节 水循环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18
第三节 水文模型和水文预测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30
第四节 工程水文学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43
参考文献 ………………………………………………………………… 53
第二章 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与可持续利用 ………………… 58
第一节 概述 …………………………………………………………… 58
第二节 水资源理论基础与发展 ……………………………………… 59
第三节 水资源模型与方法 …………………………………………… 69
第四节 我国当前水资源形势与关键科技问题 ……………………… 79
参考文献 ………………………………………………………………… 94 
第三章 农田水利学———作物耗水过程与农业水资源
高效利用………………………………………………………… 97
第一节 概述 …………………………………………………………… 97
第二节 作物耗水与节水灌溉 ………………………………………… 99
第三节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 111
第四节 节水灌溉的水文及生态环境效应 …………………………… 124
第五节 粮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 131
参考文献 ………………………………………………………………… 139
第四章 河流动力学———泥沙运动力学与流域水沙环境演变 …… 145
第一节 概述 …………………………………………………………… 145
第二节 泥沙运动力学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147
第三节 河床演变学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175
第四节 泥沙工程学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185
参考文献 ………………………………………………………………… 199
第五章 环境水利学———河流系统的水环境与生态 …………… 208
第一节 概述 …………………………………………………………… 208
第二节 水动力与生态环境过程 ……………………………………… 210
第三节 河流环境与生态 ……………………………………………… 221
第四节 水环境模拟 …………………………………………………… 233
第五节 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水力调控 ………………… 239
参考文献 ………………………………………………………………… 251
第六章 水旱灾害———成因机制、预测预报与风险决策………… 256
第一节 概述 …………………………………………………………… 256
第二节 江河洪水灾害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257
第三节 城市洪涝灾害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267
第四节 山洪泥石流灾害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277
第五节 风暴潮灾害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287
第六节 干旱灾害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293
参考文献 ………………………………………………………………… 302 
第七章 水能利用———水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 309
第一节 概述 …………………………………………………………… 309
第二节 水电在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作用及
学科前沿问题 ………………………………………………… 313
第三节 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和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 ……………… 318
第四节 抽水蓄能的发展与学科前沿问题 …………………………… 328
第五节 海洋能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前沿科学问题 …………………… 332
参考文献 ………………………………………………………………… 343
第八章 海岸工程学———近岸动力过程及其工程响应 ………… 347
第一节 概述 …………………………………………………………… 347
第二节 海岸水动力学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348
第三节 海岸泥沙运动学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362
第四节 海岸水环境学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370
第五节 海岸工程建筑学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377
参考文献 ………………………………………………………………… 384
第九章 工程水力学———河渠水流特性及枢纽泄洪消能
与水力调控 …………………………………………………… 390
第一节 概述 …………………………………………………………… 390
第二节 河道水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392
第三节 高坝水力学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401
第四节 洪水水力学特征及其预报 …………………………………… 412
第五节 长距离输水水力学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421
参考文献 ………………………………………………………………… 431
第十章 水工建筑学———梯级枢纽工程全生命期性能演化
与安全 ………………………………………………………… 436
第一节 概述 …………………………………………………………… 436
第二节 水工结构设计理论与数值方法研究进展与前沿
科学问题 ……………………………………………………… 440
第三节 混凝土温控与裂缝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和前沿
科学问题 ……………………………………………………… 450
第四节 高坝抗震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和前沿科学问题 …………… 456
第五节 特高堆石坝的研究进展和前沿科学问题 …………………… 464
第六节 特高拱坝的研究进展和前沿科学问题 ……………………… 469
第七节 新型筑坝技术研究进展 ……………………………………… 474
第八节 三维设计方法与数字技术应用 ……………………………… 478
第九节 环境友好水工结构 …………………………………………… 481
参考文献 ………………………………………………………………… 484
第十一章 水工混凝土———工程特性与多尺度力学 …………… 490
第一节 概述 …………………………………………………………… 490
第二节 水工混凝土工程特性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491
第三节 水工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及其本构特性 ……………………… 497
第四节 水工混凝土损伤与断裂特性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501
第五节 水工混凝土的长期性能 ……………………………………… 509
第六节 水工混凝土多尺度特性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515
第七节 水工混凝土材料动力特性研究 ……………………………… 526
参考文献 ………………………………………………………………… 530
第十二章 岩石力学与工程———多场耦合条件下裂隙岩体非
平衡演化与控制…………………………………………… 535
第一节 概述 …………………………………………………………… 535
第二节 深部岩体力学特性与赋存环境研究 ………………………… 538
第三节 岩体多尺度本构特性研究 …………………………………… 544
第四节 岩体渗流与多场耦合及控制研究 …………………………… 551
第五节 岩体细观 离散 非连续破坏过程研究 ……………………… 557
第六节 岩体工程稳定及控制分析 …………………………………… 563
第七节 大型岩体工程研究进展 ……………………………………… 571
参考文献 ………………………………………………………………… 580 
第十三章 土力学———土的本构模型、数值方法与
测试技术 …………………………………………………… 588
第一节 概述 …………………………………………………………… 588
第二节 土的强度及本构理论研究进展 ……………………………… 592
第三节 非饱和土力学研究进展 ……………………………………… 598
第四节 土动力学研究进展 …………………………………………… 604
第五节 冻土力学研究进展 …………………………………………… 615
第六节 土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619
第七节 土工测试技术研发进展 ……………………………………… 627
参考文献 ………………………………………………………………… 635
第十四章 水力机械动力学———多相介质流动特性
及流固相互作用与控制 ………………………………… 644
第一节 概述 …………………………………………………………… 644
第二节 水力机械内部流动理论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645
第三节 水力机械空化与多相流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656
第四节 水力机械流固耦合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666
第五节 水力设计及流动控制研究进展与前沿科学问题 …………… 674
参考文献 ………………………………………………………………… 684
第十五章 水利工程管理———建设管理过程信息化与智
能化 ………………………………………………………… 688
第一节 概述 …………………………………………………………… 688
第二节 水利工程规划管理研究 ……………………………………… 690
第三节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建设管理研究 ………………………… 701
第四节 水利工程运营管理研究 ……………………………………… 714
参考文献 ………………………………………………………………… 728
第十六章 水利移民工程———综合经济、社会与管理的系统
工程 ………………………………………………………… 732
第一节 概述 …………………………………………………………… 732
第二节 研究背景 ……………………………………………………… 737 
第三节 经济学视角下的水利移民工程学研究 ……………………… 741
第四节 社会学视角下的水利移民工程学研究 ……………………… 752
第五节 管理学视角下的水利移民工程学研究 ……………………… 762
参考文献 ………………………………………………………………… 773
关键词索引………………………………………………………………… 777

陈阿江,耿言虎.2013. “留”或“走”———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安置区比选研究. 江海学刊,(2):98104.
陈绍军,施国庆.1995. 水库移民系统评价初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5(4):3638.
陈绍军,郑宇辉.2002.水库移民的特点及风险分析∥ 移民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46247.
陈祖煜,等.2012. 移民工程研究和学科建设相关问题调研、规划和建议研究报告. 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
程殿龙.2009. 水库移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之路. 中国水利,(18):8991.
程瑜.2003. 广东三峡移民适应性的人类学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3(3):9397.
丁宏,杨筑慧,苏发祥,等.2009.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水电建设移民安置补偿补助体系研究报告(节选). 共识,(春刊01):1822.
杜景灿,张宗玟,龚和平,等.2011. 水电工程移民长效补偿研究.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杜勇,余文学,赵姚阳.2013. 水电移民冲突的制度经济学探讨. 人民黄河,35(3):9799,102.
樊启祥.2010. 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的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樊启祥,陆佑楣,强茂山,等.2014. 大中型水电工程中移民收入水平预测模型研究. 水力发电学报,33(2):259266.
方晓皖,李灿.2009 09 02.湖北三峡工程:共和国动力心脏.三峡新闻网—三峡晚报.
郭贵明,卫阳春.2010. 从小浪底移民安置成效看移民行为的自觉转化.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12):56.
郭凯峰.2009. 水库移民安置规划与社会、经济、生态关系协调研究———以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观音岩水库丙海安置点为例. 《规划师》论丛,(0):1619.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14. 河南省水库移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体系及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黄煌,施国庆.2000. 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 水利经济,(5):5055.
贾金生,马静,张志会.2010. 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大力发展水电.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1(2):812.
贾永飞,施国庆.2012. 水库移民安置人口优化配置.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孔令强.2008. 中国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模式研究. 南京: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匡宝珠,娄杰海,孙航.2010. 河南省用电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 中国电业, (9):2427.
李丹,孙爱芬.2007. 少数民族地区水电移民安置的特殊性问题———来自四川少数民族移民的调查. 黑龙江民族丛刊,(4):1821.
李法军.2011. 健康动态谱:一种研究非自愿移民群体迁后健康轨迹的新思路. 南方人口,26(5):42,5964.
刘有安.2009. 移民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污名化”现象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2):121125.
尚凯,施国庆.2012. 水电移民土地证券化安置模式.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沈际勇,强茂山.2009a. 交易费用,信息费用与农村水库移民合约的使用条款. 中国农村观察,(2):3445.
沈际勇,强茂山.2009b. 农村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合约探讨. 水利经济,27(2):5962.
沈际勇,强茂山.2010. 参与约束,交易费用与“前期补偿后期扶持”的水库移民补偿模式.水力发电学报,29(2):8084.
施国庆.1996. 水库移民系统规划理论与应用.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施国庆.1999. 水库移民学初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1):4748,57.
施国庆,陈阿江.1999. 工程移民中的社会学问题探讨.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328.
施国庆,孔令强.2008. 水电开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与其所有权实现. 南京社会科学,(1):3742.
施国庆,周云,王修荣.1992. 库区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人民黄河,(5):5053,62.
孙中艮.2012. 水库移民可持续性生产生活系统评价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唐传利.2002. 中国水库移民政策与实践∥ 移民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36.
唐传利,施国庆.2002. 移民与社会发展.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田艳平,薛福根.2009. 移民地区边缘化贫困研究———以丹江口库区为例. 学习与实践,(10):4652.
童禅福.2009. 国家特别行动:新安江大移民———迟到五十年的报告. 杭州:杭州出版社.
王茂福,柯尊勇.2009. 水库移民安置目标:基于福利经济学的分析. 人口与经济, (6):7378.
王应政.2009. 贵州省大中型水电工程征地移民长效补偿机制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 (5):6266.
吴帅琴.2007.三峡农村外迁移民的文化适应研究———以湖南省C市一个移民安置村为例.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俊莹.2006. 小浪底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 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徐航.2013. 三峡外迁移民的关系网重构.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荀厚平,施国庆.1993. 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环境科学,14(6):51-54,95.
严登才.2011,搬迁前后移民生计资本对比分析的实证研究. 现代经济探讨,(6):5963.
杨鹏,董舟.2013. 水利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人民长江,44(4):9498.
杨云彦,赵锋.2009.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 农业经济问题,(3):5865+111.
杨洲,陈小海,郭万侦,等.2010. 水电站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阶段变更处理的初步研究———以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移民工程为例. 水电站设计,26(4):8689.
余文学,范云.2010.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水库移民安置方式.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余文学,高谓文,张云.2000. 水库移民问题社会经济分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4):15.
曾明德,戚攻.2002. 移民经济学导论. 探索,(2):7984.
张畅,强茂山.2012. 水电资源开发的投入要素分析. 水力发电学报,31(6):294299.
张基尧.2002. 在“移民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移民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2.
张绍山.1992. 水库移民“次生贫困”及其对策初探. 水利经济,(4):2528.
周文.2006. 去年广西度电产值高于全国水平. 广西电业,(3,4):11.
朱东恺,施国庆.2011. 水利水电移民制度研究———问题分析制度透视与创新构想.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朱东恺,施国庆,张彬.2005.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软科学,(3):5560.
朱文龙,施国庆.1998. 水库移民系统及其内部关系分析. 红水河,17(3):5154.
CerneaM M.1998. 移民 重建 发展:世界银行移民政策与经验研究. 二. 水库移民经济研究中心,译.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CerneaM M.1999.TheEconomicsofInvoluntaryResettlement:QuestionsandChallenges.Washington,D.C.:WorldBankPublication.
CerneaM M.2003.Foraneweconomicsofresettlement:Asociologicalcritiqueofthecompensationprinciple.InternationalSocialScienceJournal,55(175):3745.
CerneaM M.2008.Compensationandbenefitsharing:Whyresettlementpoliciesandpracticesmustbereformed.WaterScienceandEngineering,1(1):89120.
CheungSNS.1983.Thecontractualnatureofthefirm.JournalofLawandEconomics,26
(1):121.
CoaseRH.1937.Thenatureofthefirm.Economica,4(6):386405.
DowningT E.2002.Avoiding,new poverty: Mininginduceddisplacementandresettle
ment.London: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
HuttonD,HaqueCE.2004.Humanvulnerability,dislocationandresettlement:Adapta
tionprocessesofriverbankerosioninduceddisplacesinbangladesh.Disasters,28(1):4162.
RaviK.2003.Developmenteconomicsandthecompensationprinciple.InternationalSocial ScienceJournal,55(175):2735.

暂无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