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每种新材料的发现与利用都会提高人类与自然交互的能力,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进入 21 世纪,人们提出将信息、能源、生物和材料并列为现代文明的四大支柱,其中,材料又是其他支柱的基础。
本书预览点击购买
联合领导小组
组长:侯建国  李静海
副组长:秦大河  韩宇
成员:王恩哥  朱道本  陈宜瑜  傅伯杰  李树深  杨卫  高鸿钧  王笃金  苏荣辉  王长锐  邹立尧  于晟  董国轩  陈拥军  冯雪莲  姚玉鹏  王岐东  张兆田  杨列勋  孙瑞娟
 
联合工作组
组长:苏荣辉  于晟
成员:龚旭  孙粒  高阵雨  李鹏飞  钱莹洁  薛准  冯霞  马新勇
 
项目组
组长:叶恒强
成员(以姓名笔画为序):
李守新  卢柯  南策文  彭练矛  邱勇  闻海虎  冼爱平 薛其坤  杨锐  张新明  祝世宁
材料是现代文明的四大支柱之一。新材料层出不穷,成为经济转型的新亮点。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无不体现着材料的基础支撑。
近年来材料科学的发展中,以功能材料最活跃。例如,发光材料几年间便以显示器屏幕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社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材料也有向智能化推进的趋势。人工微结构材料在力、热、光、声等方面表现出特异性能;在微电子向纳电子发展过程中,碳纳米管、石墨烯有可能补充硅基材料的不足;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反常霍尔效应,为解决集成电路热效应问题投下一缕阳光。结构材料的高端应用也进行了艰难的推进。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轻质高强的优点,在解决了工艺成型的难题之后,已经在航空发动机的风扇叶片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改革开放引发经济建设热潮,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迅速扩大,水平迅速提高;传统基础材料的产能举世无双。这些都在一定 程度上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在 2012 年完成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设立的“材料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专题咨询项目的基础 上,2014 年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又联合组织了下一阶段材料科学发展的战略研究。2007 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美国前副总统弋尔获诺贝尔和平奖,引起人 们关于人类对环境干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材料科学”研究组首先关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在金属材料领域和能源材料领域挑选热点进行阐述。此外,研 究组还关注前瞻性、战略性的材料,如多铁性材料、碳基纳电子材 料、人工微结构材料、拓扑量子材料等。
本书是材料科学领域各方专家合作编写的成果。具体编写分工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叶恒强、李守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沈波撰写第一章绪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撰写第二章梯度纳米结构材料;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新明、邓运来、张勇撰写第三章高强铝合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杨锐撰写第四章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清华大学化学系邱勇撰写第五章有机发光材料; 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闻海虎撰写第六章新型高温超导材料;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南策文撰写第七章多铁性材料;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张志勇、王胜、梁学磊撰写第八章碳基纳电子材料和器件;南京大学祝世宁、彭茹雯、卢明辉、刘辉,同济大学李保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郑婉华撰写第九章人工微结构与超构材料;清华大学物理系何珂、薛其坤撰写第十章拓扑量子材料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守新、任卫军、李峰、杨柯、谭丽丽、冼爱平撰写附录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冼爱平撰写附录二。
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材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材料的创新走在时代变革的前沿。留在书本中的知识虽然跟不上现实发展的步伐,但思想的汇聚会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指明方向。本书作者将和广大材料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一起,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继续努力前行。
 
本书编写组
2020年 2月
总序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注更好的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第二节 材料科学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梯度纳米结构的分类 
第三节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的主要性能特点 
第四节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第五节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的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高强铝合金 
第一节 高强铝合金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高强铝合金材料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 我国高强铝合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第四节 我国发展高强铝合金材料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 
第一节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主要研究进展 
第三节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核心问题及挑战与前景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有机发光材料 
第一节 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技术新进展 
第二节 有机半导体传输机制研究 
第三节 有机发光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 
第四节 有机发光材料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新型高温超导材料 
第一节 追求具有更高超导温度材料的努力 
第二节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 
第三节 铁基超导体材料和物理研究 
第四节 二硼化镁超导体 
第五节 探索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和研究非常规超导机制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多铁性材料 
第一节 多铁性材料简介与研究历史 
第二节 多铁性材料的发展现状与主要趋势 
第三节 多铁性材料的未来发展战略方向 
第四节 我国研究多铁性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碳基纳电子材料和器件 
第一节 纳电子材料和器件的发展趋势与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碳基纳电子材料和器件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第三节 我国碳基纳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碳基纳电子材料和器件的发展前景 
第五节 我国发展碳基纳电子材料和器件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人工微结构与超构材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工微结构材料与光和声的调控 
第三节 人工微结构材料与热的调控 
第四节 弹性力学超构材料 
第五节 光子晶体及其应用 
第六节 光学超晶格 
第七节 微结构材料的材料基因工程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拓扑量子材料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第一节 量子霍尔效应与材料电子结构的拓扑性质 
第二节 拓扑绝缘体的理论、材料与量子效应 
第三节 磁性拓扑绝缘体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第四节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低能耗电子
传输中的应用 
第五节 其他拓扑量子材料 
第六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材料科学近期研究的某些进展 
附录二 中国材料科学的起源 
关键词索引 
彩图 
 
[1]Cambridge Ltd. Sustainable materials,with both eyes open. http://www. withbotheyesopen. com/[2012-10-12].
[2]Lu K. Making strong nanomaterials ductile with gradients. Science,2014,345(6203): 1455-1456.
[3]Fang T H,Li W L,Tao N R,et al. Revealing extraordinary intrinsic tensile plasticity in gradient nano-grained copper. Science,2011,331(6024):1587-1590.
[4]中国科学院.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材料科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Kamihara Y,Watanabe T,Hirano M,et al. Iron-based layered superconductor La[O1?xFx] FeAs(x=0.05-0.12)with Tc=26K.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8, 130(11):3296-3297.
[6]Ren Z A,Lu W,Yang J,et al.Superconductivity at 55K in iron-based F-doped layered quaternary  compound  Sm[O1?xFx]FeAs.  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8,82(6):2215- 2216.
[7]Nagamatsu J,Nakagawa N,Muranaka T,et al. Superconductivity at 39K in magnesium diboride. Nature,2001,410(6824):63-64.
[8]Ward C. 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 for Global Competitiveness. Washington DC:NSTC, 2011.
[9]The White House: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Fact Sheet:The 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Three Years of Progress. Washington DC:OSTP,2014.
[10]Introduction of Accelerated Metallurgy. ESA-New Materials and Energy Unit. http://www. accmet-project.eu/index.htme[2014-07-08].
[11]Felhleen K,Agnew S R. The 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 at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a status report after the first year of funded research. Journal of Metals, 2014,66(3):336-344.
[12]de Pablo J J,Jones B,Kovacs C L,et al. The MGI,the interplay of experiment, theory and computation. Curr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2014, 18(2):99-117.
[13]李涤尘,刘佳煜,王延杰,等. 4D 打印—智能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 机电工程技术,2014(5):1-9.
[14]Gu D D,Meiners W,Wissenbach K,et al.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metallic components:Materials,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 2012,57(3):133-164.
[15]Frazier W E.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A review.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2014(23):1917-1928.
[16]Catalan G,Seidel J,Ramesh R,et al. Domain wall nanoelectronics. Review of Modern Physics,84(1):119-156.
[17]Chau R,Datta S,Doczy M,et al. Benchmarking nanotechnology for high-performance and low-power logic transistor applications. IEEE Press,2005,4:153-158.
[18]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
http://public.itrs.net[2013-09-08].
[19]Bernevig B A,Hughes T L,Zhang S C.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and 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 in HgTe quantum wells. Science,2006,314(5806):1757-1761.
[20]Knez I,Du R R,Sullivan G. Evidence for helical edge modes in inverted InAs/GaSb quantum wells. Physics Review Letters,2011,107(13):136603.
[21]Zhang Y,Ke H,Chang C Z,et al. Crossover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topological insulator Bi2Se3 to the two-dimensional limit. Nature Physics,2010,6(8):584-588.
[22]Chang C Z,Zhang J,Feng X,et al. Experimenal observation of the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a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 Science,2013,340(129):167-170.
[23]Liu A Y,Cohen M L. Prediction of new low compressibility solids. Science,1989,245
(4920):841-842.
[24]Irifune T,Kurio A,Sakamoto S,et al. Ultrahard,polycrystalline diamond from graphite. Nature,2003,421(6923):599-600.
[25]Dubrovinskaia N,Solozhenko V L,Miyajima N,et al. Superhard nanocomposite of dense polymorphs of boron nitride:Noncarbon material has reached diamond hardnes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7,90(10):101912.
[26]Huang Q,Yu D L,Xu B,et al. Nanotwinned diamond with unprecedented hardness and stability. Nature,2014,510(2):250-253.
暂无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