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双重属性。地球科学研究不仅提升了对“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人类根本问题的认知,建立了理解地球运行的板块构造理论,还始终围绕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展开研究,因而地球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无处不在。本文提出评判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的三个标志。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地球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贡献,剖析其背后的逻辑规律,旨在进一步提升地球科学的社会功能,以期在未来文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根据2011年11月15日在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录音整理。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由47位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科学家组成,其中周光召任荣誉组长,徐冠华任组长,陈佳洱、林泉、朱道本任副组长。本文经徐冠华院士审定。首发于中国科学院院刊。
数字地球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对地球数据进行组织、分析、管理、挖掘及可视化,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数字地球强调“把地球装进计算机”,以数字化技术推动地球科学发展。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概念的不断深入,数字地球进入“地球大数据”时代,作为一种数据驱动范式,地球大数据正在成为认识地球的“新钥匙”和加速地球科学研究发展的“新引擎”。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关于学术引领网站上的任何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使用必须经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的许可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