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次:卫星互联网安全科学与技术

论坛执行主席
  • 冯登国院士 冯登国院士
  • 王小云院士 王小云院士

论坛日期:2025年8月22日

论坛地点:西安市长安先导国际创新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报告厅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

主题报告
  • 手机直连卫星网络的挑战与关键技术

    高跃 教授 复旦大学

    6G 将面向天空地海的演进作为主要场景之一,3GPP 提出了非地面网络(NTN)的概念、应用场景和建议架构,包括透明转发和星上处理的两种初步部署方案。前者将卫星作为基站的延伸,通过卫星作为“远程天线”扩大基站的服务范围;而后者则将卫星作为移动的基站。在核心网部分,5G NTN 建议沿用 5G 地面移动网络的设计来确保兼容性。欧盟 Hexa-X、 IMT-2030(6G) 等多个 6G 相关组织均在面向 6G 网络的愿景中指出对于星地一体网络的需求。本报告将介绍卫星快速运动导致的频繁切换给手机直连卫星网络带来的挑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 卫星互联网安全威胁全景分析与体系化防御策略初探

    赵军锁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随着星链、一网、千帆、星网等巨星座加速部署,这一新型基础设施正在深刻重塑互联网接入方式,并重构以海底光缆为骨干的洲际互联架构。鉴于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卫星互联网必然成为新的安全攻击热点。本报告将深入分析卫星互联网竞争态势的严峻性及其自身安全的脆弱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潜在的攻击主体、攻击手段与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全景式剖析。鉴于卫星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已然呈现出多源化、高频化、多维化、体系化发展趋势,故亟需针对潜在的多维攻击矩阵和复杂攻击链,采取体系化防御策略,构建可持续演进的协同防御框架。为此,本报告结合人工智能最新进展与卫星互联网自身特性,对基于多级智能体进行协同联动、体系化防御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该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