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晶格材料单晶合成和手性结构调控
报告简介:
超晶格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在原子或分子尺度上周期性交替排列所形成的新型有序结构体系,具有明确的界面结构和协同功能特性。相较于传统复合材料,超晶格通过精准控制组分序列与界面耦合,实现结构–性能的集成优化,在光电、自旋、催化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报告围绕“超晶格材料的精准构筑与手性结构调控”这一主题,系统介绍我们在MOF基础上构筑三类异质超晶格体系的最新进展。首先,发展界面晶格匹配策略,实现MOF–无机卤化物(如PbX₂)在单晶尺度下的协同嵌套构筑,材料展现出固有手性与优异的光电响应行为。其次,通过拓扑对称性设计与限域结晶控制,构建MOF–COF超晶格,实现有机刚性骨架间的周期性融合,并揭示其手性传递与调控机制。第三,利用MOF骨架提供的限域模板空间,引导聚合物链有序排列,制备MOF–聚合物超晶格,实现柔性–刚性协同增强与手性功能放大。上述研究构建了多类型有序杂化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平台,为发展具有构筑规律性、手性功能性与器件可加工性的先进材料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报告人简介:

崔勇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所博士学位,随后在中国科技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和重大研究计划以及国家重点研发等多项课题。主要从事手性晶态材料结构设计、可控合成及不对称催化、手性分离和光电性能研究。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万人计划。任Materials Horizons科学编辑、Chem. Soc. Rev.和Sci. China Mater.等期刊编委。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