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产业化
李耀文 教授 苏州大学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s)凭借可变形、低成本等优势在可穿戴能源领域潜力显著,但柔性衬底热稳定性差及钙钛矿薄膜机械脆性严重限制其应用。本研究针对薄膜生长不可控与界面断裂两大瓶颈展开攻关:首创原位交联诱导生长技术,突破基底限制,实现国际领先效率;揭示内应力生成机制,通过结晶动力学调控获得无应力均质薄膜;创新设计室温自修复弹性体,在晶界构筑“韧带结构”同步阻隔水氧并修复裂纹。最终研制5×5 cm²大面积组件(效率 20.5%),弯曲 20000 次后性能保持率达 92%,创 FPSCs 效率 - 机械稳定性新纪录,为柔性光伏产业化奠定技术基础。 -
量子点(溶液半导体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彭笑刚 教授 浙江大学
溶液半导体纳米晶(Colloidal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是溶液中合成与加工、尺寸在 1-100 nm、尺寸单分散的半导体单晶。如果尺寸小于体相无机半导体的激子尺寸,半导体纳米晶处于强限域范围,称为量子点。在文献中,半导体纳米晶常常被直接等同于量子点,以无机半导体纳米晶为基础制备的太阳能电池也就是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本报告将从半导体纳米晶自身独特的化学性质(如溶液加工性)、光致激发电子 - 空穴对的特殊性质(dynamic exciton)、半导体导电性(载流子掺杂导电)等方面出发,分析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与产业化前景。 -
离子液体介导的钙钛矿光伏电池
陈永华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钙钛矿光伏电池作为未来能源核心组件,核心优势为低温溶液加工性,兼具环保、空气环境制备及易操作特性,突破传统光伏技术局限。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新颖离子液体溶剂,空气中制备钙钛矿薄膜并获得了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方法,打破了传统使用的高毒性、强配位的质子型溶剂的限制。基于离子液体溶剂体系,获得了高效层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表现出极好稳定性;实现了室温下、高湿度空气中甲脒基钙钛矿的制备,获得了高效且稳定的钙钛矿光伏电池,达到国际该领域的先进水平。开发丝网印刷钙钛矿薄膜新工艺,实现空气中高速规模化光伏电池制备。 -
表界面科学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里的应用
戚亚冰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在太阳能电池中,表面和界面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课题组利用表界面科学技术深入了解这些器件的表面和界面。在这个报告里,我将主要介绍表界面科学研究在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及相关太阳能电池器件中的应用。 -
热光伏型核电源原理及应用
汤亮亮 教授 兰州大学
以深空、深海探测为背景,报告中介绍了热光伏型核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其与温差、斯特林型核电源的性能比较以及兰州大学在热光伏型核电源中核心换能器件—热光伏电池的研制进展。热光伏电池除在核电源中的应用外,还可应用于近红外激光输电、储能电站等领域,报告中对这方面的应用前景、国际研究动向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