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次:介催化科学与技术前沿

日期:2022年11月1日

地点:中国·北京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

  •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

    演讲人:汪国雄

    二氧化碳(CO2)电催化还原作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负碳技术, 以可再生电能为能源将 CO2电化学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是 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和实现碳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然而,CO2分子 具有对称的碳氧双键结构,热力学极其稳定,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弱, 吸附活化难;析氢副反应具有相近的平衡电势且动力学速率更快, CO2电催化还原反应路径复杂、产物多样,产物选择性难以调控;CO2 电解器件阴极 CO2电催化还原和阳极析氧反应过电势高,动力学速率 缓慢,造成能量转化效率不佳。

  • 燃料电池催化剂

    演讲人:魏子栋

    燃料电池作为新一代的理想动力电池,探究认识其在电催化反应 中不同层次和尺度下的介催化行为,对进一步强化电催化反应以及物 质扩散传递、提效降耗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催化过程主要是由发生 在电极界面的液相传质、物种吸脱附、电子转移以及表面转化等单元 步骤串联组成,是具有时空多尺度特征的复杂系统。该多尺度特征具 体体现在:量子尺度的电子转移;原子尺度的活性位;分子水平的电 化学催化机理;纳米尺度的催化剂与质子导体;微米尺度的催化层; 数十微米尺度的扩散层;以及厘米到分米尺度的多孔电极等。各尺度 下材料结构、反应传递响应时间能否有效匹配则决定了电化学催化过 程的效率。因此,理解不同结构﹑层次的介尺度行为,以及从介尺度 视角出发,探寻具有多尺度特征的电极构筑、电化学催化机理以及电 催化剂设计,是精确提升电催化性能的关键。

  • 碱性聚合物电解质催化体系

    演讲人:庄林

    在过去的 10 年里,基于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变革性电化学技术 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目前,碱性聚合物电解质已实现商品化,并 应用到燃料电池、水电解、CO2电解转化等领域。基于碱性聚合物电 解质的电化学体系的催化行为,与传统的水溶液电解质和质子交换膜 电解质体系都有所不同,为电催化带来全新的科学内涵和技术方向。 在这个报告中,我将介绍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在碱性聚合物电解质 与相关电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碱性聚电解质燃料电池(APEFC) 和工业级电流密度 CO2-纯水碱性膜电解器,以及提升电催化选择性 的表面化学场耦合策略。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 划“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的重点和集成项目的资助。

  • 车用燃料电池非贵金属催化剂及介催化过程研究

    演讲人:孙世刚

    我国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已进入产业导入 期。然而,其大规模商业化仍然受铂金属资源稀缺的限制。开发非贵 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是降低燃料电池成本、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发展 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我们对金属/氮/碳材料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 剂的活性位结构设计、三相界面构筑和传输通道调控,显著提升其电 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非贵金属燃料电池器件输出功率的最新进展。

  • 介尺度调控机制下高性能丙烷脱氢催化剂的创制

    演讲人:朱海波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丙烷脱氢制丙烯受到了化工 行业空前的关注。该路线不仅为丙烯的生产提供低碳、清洁的生产方 式,而且副产的氢气将成为稳定的氢能供应。目前已工业化的丙烷脱 氢 Pt 催化剂仍存在活性不足、选择性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报告 基于对 Pt 催化剂所蕴含的介尺度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创制出了高 性能的丙烷脱氢 Pt-Sn/Al2O3和 Pt-Sn@zeolite 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