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次:离子液体科学与工程

日期:2020年12月2日-4日

地点:北京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无机非晶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特性

    演讲人:郭林

    非晶微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催化、力学和光学特性。非晶材料的合成可控性差和非晶结构的复杂性阻碍了人们认知和建立有效的构效关系,严重制约了非晶材料研究的发展和应用。本团队发展了多种具有普适性的制备方法,例如“配位刻蚀”法,“自水解刻蚀-沉淀”法,光刻蚀法等,实现了一维、二维和三维规则形貌的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利用同步辐射 XAFS 谱研究了样品的局域微结构和应用过程中的局域结构变化的信息; 探讨了相关材料的催化、力学和光学等特性,提出了相关的机制,建立了科学的构效关系,推动了非晶微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 DES在生物质绿色转化中的应用

    演讲人:闫立峰

    DES(Deep EutecticSolvents)作为离子液体的一种,因其组成简单及原料便宜,已经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利用其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溶解、反应和加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近年来 DES 在生物质转化过程相关研究突飞猛进,已经初步形成研究热点,并可预期在不久的未来,这方面的成果将越来越多,研究涉及新的 DES 体系、生物质的预处理、DES 与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子相互作用规律及调控机制、新型的分离与溶解体系、新型的转化反应与新材料、新的绿色的加工过程,及生物质的全绿色转化等。本报告将对该领域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中关键科学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 离子液体体系界面结构及传递机制

    演讲人:张香平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介质,为创建反应/分离新体系提供了重大机遇。在工程放大和产业化方面,离子液体特殊的阴阳离子结构、特殊氢键以及由此导致特殊的物化性质、多相体系界面结构,使该体系的传递和放大规律与传统介质有本质差异,成为 化工领域传统方法难以参考且亟需攻克的难题。本报告针对离子液体应用中工程放大规律不清的难题,重点阐述了离子液体多相复杂体系的界面形成机制及纳微结构;反应器中离子液体体系的流动/传递机制和工程放大规律;并在 CO<sub>2</sub> 羰基化、离子液体氨回收等工业放大装置上进行了验证。离子液体体系界面结构及流动传递机制的研究为离子液体反应分离新体系的过程强化和工程放大提供了支撑。

  • 基于分子设计的锕系元素分离策略

    演讲人:石伟群

    乏燃料后处理(核废料处理)是核燃料循环的核心,对于核环境安全和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乏燃料后处理的主要使命之一即是分离回收锕系元素。以磷酸三丁脂(TBP)为萃取剂的溶剂萃取流程(PUREX 流程),可将乏燃料中 99.5%左右的 U 和 Pu分离回收。而经 PUREX 流程排放出的高放废液(HLLW)由于含有较大量的超铀元素(Np、Am、Cm 等)和释热量大的裂变产物,仍集中了乏燃料中 90%以上的放射性,操作和运输难度较高。世界各国基于 HLLW 中锕系元素分离亦开发出了不同的萃取流程,其中由法国 CEA 开发的 GANEX ( Group Actinides Extraction) 流程,旨在从经由 PUREX 流程处理后的水相中,实现包括少量铀前元素和超铀元素在内的多种价态锕系元素的共同萃取。为了拓展可应用于 GANEX 流程并实现锕系组分离的新型萃取剂,我们实验室根据“软硬酸碱理论”,结合多尺度模拟计算,成功设计并研究了软硬原子结合的四齿邻菲罗啉二酰胺(Et- Tol- DAPhen)配体。该配体对不同价态的锕系离子均有良好的萃取能力,而对稀土元素却几乎不萃取,因此实现了良好的镧锕组分离效果。


  • 离子液体强化酯类合成的集成过程研究

    演讲人:吴有庭

    酯是一类在食品、日化等领域应用广泛、且种类众多的终端产品。传统合成酯类产品的催化剂主要是无机强酸、固体酸、金属盐等,反应和分离分步进行,导致能耗高、工艺流程复杂、产品纯度低等缺点。离子液体是一类在室温附近呈液态的有机熔融盐,具有蒸汽压低、热稳定高、结构可设计等优点,可作为溶剂、催化剂及相分离剂等。本课题组主要着眼于离子液体的多任务定向设计,让离子液体集多任务于一身,兼顾反应和分离两方面,从未完成酯类产品生产中的反应-分离耦合或过程强化,使过程更绿色、更节能、更清洁。本课题组在离子液体催化酯类合成的反应分离集成研究中已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合成碳酸二甲酯、环状碳酸酯、环状亚硫酸酯、有机酸酯、香料酯等。本课题组还开发了离子液体催化反应-萃取-精馏耦合生产醋酸乙酯新工艺,在江苏索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年产 2 万吨中试生产线且成功开车运行 6 个月。结果表明,新工艺产品产率高(>99.8%),能耗低(1.2 吨蒸气/吨产品,远小于传统工艺的 2.6 吨水蒸气,节能 50%以上),三废低。多个研究案例表明,离子液体的多任务定向设计是达成反应分离集成或过程强化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