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次:新时代科技融合发展

日期:2020年11月22日-24日

地点:安徽合肥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能力

    演讲人:薛天

    人类肉眼可感知的可见光波长在400-700NM之间,而超过700NM的红外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其探测感知将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环境信息。但哺乳动物由于缺乏 特定的感光蛋白,无法看到红外线。为此人们发明了红外夜视仪,但其有笨重需佩戴、 电池供电、与可见光不兼容等一系列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尝试利用一种可吸收 红外光发出可见光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发展了特异表面修饰方法,使其可以牢牢地贴附 在感光细胞外段表面。将该纳米材料导入动物视网膜中可以实现红外视觉感知,且动物 可以同时看到可见光与红外光图像。此项技术有效地拓展了动物的视觉波谱范围,首次 实现裸眼无源的红外图像视觉感知,突破了自然界赋予动物的视觉感知物理极限。

  • 原位同步辐射技术在催化中的应用、挑战与机遇

    演讲人:封东来

    21世纪的催化研究正从传统的对催化剂的结构表征转变为对催化过程的精确控制, 如何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原位动态地观察催化反应的过程以指导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则成为未来催化研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步辐射具有高亮度、相干性、时间结构、宽 能量波段和偏振性等诸多优异特性,为探索催化过程提供了先进的研究平台。本报告首 先介绍当今世界上基于同步辐射装置发展的多种先进的原位同步辐射谱学和成像实验技 术,并以国内外利用此些原位表征技术在催化中具体应用的为实例,系统阐述原位同步 辐射表征技术在催化研究中的强大功用。最后展望第四代合肥先进光源的技术优势及其 未来提供的高空间分辨、全相干的原位同步辐射表征技术为催化领域带来的机遇。

  • 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研究

    演讲人:蒋华良

    研发费用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成功率低一直是压在制药企业身上的「三座大山J。 近年来,国内医药企业商业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不断加大创新药物研发的力度,行业生态 体系面临重构。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和大规模生物医药数据挖掘等赋能型技术在新药研 发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开展药靶发现、先导化合物发现与优化、活性测试分析、药 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特性预测、药物药效和毒副作用预测等,人工智能可以为新药研发的 各个环节提供支撑,显著提高新药硏发效率、降低风险和研发成本。


  • 机器学习与分子模拟

    演讲人:鄂维南

    在这个演讲中,我们将系统介绍如何把机器学习方法有效地应用到分子模拟的各个 层面,包括量子多体问题、密度泛函模型、分子动力学模型、优化和自由能问题等。我 们还将讨论这些方法对分子模拟领域可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