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磁性纳米材料与器件
演讲人:孙剑飞、顾宁
铁元素在体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铁基材料在生物医学及健康产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报告将对基于铁基材料进行医学影像增强,同时结合外场控制的智能化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基本的介绍,对亟需研究的一些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一定的讨论。
-
精准分子医学: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
演讲人:谭蔚泓
在癌症治疗中,化疗是除手术以外的一种非常重要地辅助治疗方法,使用小 分子抗癌药物可有效阻止或减缓肿瘤的生长。然而,很大一部分小分子抗癌药物 并不具备识别癌症细胞的能力,同时会作用于正常细胞,从而导致较大的毒副作 用。作为现代精准医疗的精髓,癌症靶向药物的开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这 一技术是降低小分子抗癌药物对身体的毒副作用、提高整体疗效的最有效的方 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抗体-药物偶联物已经被开发并用于癌症靶向治疗疾病。但它们的一些局限性如药物质量的不可控性;不成熟的药物释放机制;细胞穿透效 率低;复杂的生产过程等限制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开发全新的癌症 靶向治疗药物是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核酸适配体被称为“化学抗体”,具 有与抗体类似的靶向性和与靶标的结合能力。此外,核酸适配体还具有稳定性高, 免疫原性小,生产成本低,化学修饰容易等诸多的优点。发展基于核酸适配体的 癌症靶向药物—核酸适配体药物-偶联物能有效的克服抗体-药物偶联物自身固有 的局限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
肿瘤纳米药物靶向策略研究
演讲人:杨祥良
为克服肿瘤复杂的生理屏障,提高抗肿瘤药物靶向输送效率,改善抗肿瘤纳 米药物的 PK/PD 行为,我们提出了抗肿瘤纳米药物靶向输送的“五得”原则: 跑得动、停得下、钻得深、进得去、放得出。在此基础上,我们发展了四种肿瘤 治疗的新型靶向策略。1、非 PEG 亲疏水性反转策略。基于肿瘤组织独特的微环境,发展温度、pH 响应的纳米凝胶,实现快速亲疏水反转,克服 PEG 困境,提高肿瘤组织靶向效率与肿瘤治疗效果。2、纳米生物力学调控策略。发展了基于 肿瘤干细胞来源的 MPs 纳米载药系统,通过调节 MPs 的软硬度,提高药物体内的 PK/PD 行为。3、高压氧(HBO)策略。通过临床常用的 HBO 辅助治疗手段, 显著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增强纳米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与穿透,并同时提高 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4、羟乙基淀粉(HES)策略。发展了基于 HES 的RES 阻塞、药物共输送和共价偶联药物的新型纳米载药体系,增加肿瘤化疗效果。
-
细胞为载体的药物高效递送策略
演讲人:张灿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体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多重生理屏障严重影响纳米药物对病变部位的靶向效率,进而影响其实际治疗效果[1,2]。 针对现有纳米药物靶向效率低、载体多功能集成难的问题,我们团队提出基 于免疫细胞对炎症因子的趋向来实现对炎症的自主引导靶向,以来源最丰富的免 疫细胞——中性粒细胞作为药物高效递送载体的创新策略。将中性粒细胞无损荷 载纳米药物后回输至体内,可利用中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响应炎症因子的趋化, 跨越体内多重生理屏障(含血脑屏障),实现对纳米药物靶向输送,并在病灶部位以形成胞外诱捕网的方式释放药物,提高药物在病灶部位的富集。这种中性粒 细胞制剂,不仅提高了纳米药物的靶向性和疾病治疗效果,扩大化疗药物的适应 症。而且制备方法简单,无需对细胞进行改造,可克服 CAR-T 技术因细胞基因改造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以及对血液瘤治疗佳而对实体瘤治疗效果差的局限,与CAR-T 技术优势互补,用于实体瘤的治疗并且可拓展到其他炎性疾病的治疗。
-
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及肿瘤成像和诊疗探索
演讲人:张洪杰
近年来,我们研究组致力于新型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组成、形貌及结构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创新性地研究了含铋离子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设计合成及应用探索。在新型基质材料中引入铋元素,合成了 NaBiF4[1], K0.3Bi0.7F2.4[2],和 Bi2O3[3]等上转换发光体系。值得特别关注的是,NaBiF4 上转换纳米颗粒在室温下的超快速合成,这种简单的方法可以简化合成过程、降低成本并为其他上转换体系的宏量合成提供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掺杂 Bi3+,可以调控 NaGdF4 的局域晶体场,从而增强上转换发光。结合铋元素良好的 X 射线衰减特性,能同时增强 NaGdF4:Yb,Tm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近红外光学和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能力[4]。含铋上转换纳米颗粒不仅具有上转换发光特性,而且具有铋元素的特征,是传感和多模式成像探针的优秀候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