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如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酯、聚酰胺等)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具变革性的发明之一,深刻重塑了生产模式与生活方式,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然而,自其诞生以来,产业发展长期聚焦于性能提升与成本优化,其全生命周期遵循典型的“原油—单体—塑料树脂—塑料制品—废弃塑料(最终焚烧或填埋)”线性模式。废弃塑料收集和治理挑战巨大,成为亟需解决的世界难题,受到全球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2025年4月2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了以“塑料回收升级再造”为题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深入剖析塑料升级转化与再造进程中的核心挑战与发展趋势,凝练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明晰相关学科前沿方向与产业发展目标,为此领域的科学决策与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与智力支持。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和朱美芳担任执行主席,汇聚了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的学者与产业界代表,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田禾、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以及来自27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60余位专家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塑料升级转化与再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发展趋势及解决方案。
王玉忠院士、朱美芳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献红研究员受邀作大会报告,分别针对适配回收循环路径助力塑料可持续发展、涤纶全生命周期绿色循环利用、从生物降解到环境消融的降解塑料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解读。聚焦“塑料升级转化”、“生物可降解塑料”和“可循环塑料”三个议题,组织15位专家进行报告并开展专题研讨,深入剖析各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挑战。
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后,论坛设圆桌讨论,与会专家围绕“塑料污染治理的科学和技术建议、政策建议”展开深度对话与研讨,部分青年学者以快闪报告的形式建言献策。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学术思想,特别就焦点学术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本次论坛组织专家专题研讨,形成以下共识:
论坛还特别呼吁,塑料回收升级再造的科研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避免追逐热点发文;应聚焦“回收技术瓶颈突破”等可操作路径,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供决策参考,以切实推动塑料循环利用技术落地。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关于学术引领网站上的任何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使用必须经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的许可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