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C1 和生物基单体的聚酯合成
报告简介:
按照当前高分子材料的生产方式,有关预测表明至 2050 年全球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和处理将消耗超过 20% 的原油,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比将达 15%。另一方面,碳 - 碳链高分子化学性质稳定,使用后不当处置将长期严重危害生态环境。通用高分子材料的低(零)碳循环,是合成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
创制组成上低碳含量的通用合成高分子,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方向。所谓 “ 低碳高分子 ” 是指在组成上低碳含量(参照纤维素碳含量,49.4wt.%)的通用高分子。如其中碳来源于生物质,则可以发展出不依赖石化资源的高分子材料。其次,石油煤炭炼制为液体燃料、烷和烯等的过程产生大量 CO2 、CO和 S 等,需要充分利用;源于生物质的含氧单体直接用于合成高分子,将在单体制备环节节省脱氧的能量消耗,也能多用氧制造高分子。第三,组成上的低碳,将产生重复单元、立体、序列、链构象和聚集态结构调控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新问题,持续研究将发展新的合成原理和新品种高分子。当前具有低碳含量特征的高分子在整个高分子工业中所占比重甚小,因而发展空间巨大。本次汇报羟和 / 或醛、环酸酐、COS 等的逐步聚合反应合成含氧(硫)聚酯及其化学循环特点以阐释 “ 低碳高分子 ” 概念。
报告人简介:

张兴宏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006 在浙江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09 年底晋升为副教授,2016 年底晋升为教授。2012 年 7 月至 2013 年 8 月在伊利诺伊香槟分校贝克曼研究室 Jeffrey S. Moore 教授课题组访学。当前研究兴趣为高分子合成化学。近年聚焦催化CO 2 共聚反应、含硫高分子合成、有机催化聚合和可持续高分子合成等开展研究,以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近 200 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40 多项,授权美国专利 5 项;所开发的非均相催化 CO 2 共聚技术进入了产业应用。当前学术任职有中国化学会分子聚集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快报》副主编、《Aggregate》青年编委、《Giant》执行编辑委员编委和浙江省粘接技术协会理事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