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惰性环内酯的聚合突破合成可循环高分子材料

报告简介:

针对合成高分子材料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发展新一代具有可再生来源、合理生命终期的可持续性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可循环高分子是一类新兴的可持续性高分子,可通过构建 “ 单体 ↔ 聚合物 ” 的 “ 聚合 ↔ 解聚 ” 化学闭合循环实现材料的回收,进而助力材料生命周期的有效延长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新型可循环高分子的创制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IUPAC 将其分别列为是2019、2020、2023 年 “ 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之一 ”。通过单体和催化剂的创新,该领域已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实现了多种可循环聚酯、聚硫酯、聚碳酸酯、聚缩醛等的创制。尽管如此,可循环高分子尚无商品化产品,其工业化生产和实际应用面临着多个关键挑战,且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例如:单体通常为非大宗化学品、合成相对繁琐;难以平衡聚合与解聚的效率、难以平衡材料的解聚效率与物理性能;如何兼容现有的高分子工业;应用出口端不明确、无匹配的回收产业链等。本报告将综述可循环高分子的发展历程与重要学术进展,汇报本课题组在廉价惰性环内酯催化聚合 / 转化、以及基于多层次结构调控合成高性能可持续性高分子方面的进展,最后结合我们的研究,汇报我们对可循环高分子的理解以及应对其关键挑战的一些思考。

报告人简介:

洪缪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于 2007 年在东北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3 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李悦生教授),2013-2016 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Eugene Chen 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 年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致力于新型可持续性高分子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可循环)的催化合成和应用研究,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青年学者奖(2019),英国皇家化学会Polymer Chemistry Lectureship (2023), 美国化学会PMSE Early Investigators (2024)等荣誉,现任高分子专业期刊 Macromolecules、Polymer Chemistry 编委、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