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Shockley–Queisser 效率极限的太阳能转化研究前沿
报告简介:
常规的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存在着 Shockley–Queisser 极限,主要源于低能量光子的透过损耗和高能量光子导致的载流子热化损耗。国际学者们曾提出过热电子提取、多激子产生、单线态裂分及光子上转换等策略来突破Shockley–Queisser 极限,但都面临具体的科学技术难题。本报告将简单回顾这些概念及相关的实验进展,还将介绍我们课题组在近红外上转换光化学合成、量子裁剪型太阳能聚光器等新型太阳能转化研究思路方面的进展。
报告人简介:

吴凯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0 年获中国科大学士学位,2015 年获美国埃默里大学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2017 年 5 月加入大连化物所。入选中组部人才专项(2022)和国家海外引才青年项目(2017)。担任 J. Phys.Chem. Lett.、ACS Energy Lett.编委及Chin. J. Struc. Chem.副主编等。主要研究量子点等低维材料的激子、载流子与自旋超快动力学及其在新型能源、量子和发光技术中的应用。曾获得科学探索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美国化学会 Victor LaMer 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