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9月19日电(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 原春琳) 在今天举行的首个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薛其坤教授因其在各自领域的卓越研究,分别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他们将各自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
科学网9月20日上海讯(记者黄辛)今天,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中科院院士、该校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团队发明专利“一种瓣膜夹合器”,近日以180万元入门费+2%销售提成的价格,独占许可给苏州拓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据悉,这是继今年3月“一种经外周动脉途径植入的主动脉瓣环系统”成功转让给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来,葛均波团队成功转化的第二项微创介入瓣膜治疗的发明专利。
本报讯(记者张潇)昨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陕西宾馆召开,对201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进行了奖励表彰;并首次颁发陕西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西北大学张国伟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魏炳波教授两位获奖者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月2日,应福建物构所所长曹荣邀请,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院士应邀访问海西研究院,并作了题为《为什么核磁共振长盛不衰?》的卢嘉锡讲座报告。洪茂椿院士主持报告会,并为其颁发了海西研究院“卢嘉锡讲座专家”荣誉纪念牌。叶院士讲述了核磁共振仪的发展历史,并着重介绍了自主研制核磁共振谱仪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例如:在“用于人体肺部重大疾病研究的磁共振成像仪器系统研制”方面进展顺利。报告后,叶院士还与海西研究院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了讨论交流。
科学网9月8日上海讯(记者黄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院士研究组、黄学辉研究组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杨仕华研究组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中获重要突破,今天凌晨,相关研究成果作为长篇主题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科学网9月8日上海讯(记者黄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院士研究组、黄学辉研究组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杨仕华研究组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中获重要突破,今天凌晨,相关研究成果作为长篇主题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9月5日晚,清华大学2016级本科新生成才教育系列报告第三场在综合体育馆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为本科新生授课,2016级本科新生350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的主题是“从事量子物理研究的经历和体会”。
9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鱼类学家、淡水生态学家刘建康99岁生日,水生所邀请了刘建康的老朋友、家属及学生代表汇聚一堂,按中国传统为刘建康庆祝百岁华诞。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关于学术引领网站上的任何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使用必须经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的许可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