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日期:2023年12月12-12月13日 地点:崖州湾国家实验室 1 号楼 H802 室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
  会议手册
  论坛简报
雄性不育与杂交育种
雄性不育与杂交育种 演讲人:杨仲南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7 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1993 年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获博士学位,1995-2001 年美国Texas A&M 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植物花药发育与雄性不育机制;解析植物光温敏不育机理;创制水稻、玉米一系列具有育种价值的新型光温敏不育系(Ostms15,Ostms18),用于两系杂交育种。授权光温敏不育系的创制方法、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新基因国内专利多项 , 国 际 专 利 2 项 。 以 通 讯 作 者 在 Nature Plan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Plant, Plant Cell,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New Phytologists, Plant Physiology 和 Plant Journal 发表30多篇论文。

植物单细胞再生中的调控机制
植物单细胞再生中的调控机制 演讲人:焦雨铃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雅特聘教授、定量生物学中心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研究。重点研究植物干细胞的建立与器官发生。系统研究了侧生干细胞的维持和成芽过程;近年来开展单细胞再生研究,力图解析单细胞再生植株过程的调控机理,提出了单细胞重编程的转录选择模型。同时还研究生物力学在器官三维形态建立中的作用,发现了应力反馈在叶片扁平化等器官形态建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Plants、Nature Genetics等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六十余篇。或中国青年科技奖、CSPB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担任 Plant Cell、Seed Biology、Quantitative Plant Biology 等期刊编委。

植物干细胞重塑与良种育繁
植物干细胞重塑与良种育繁 演讲人:张宪省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监事长、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Seed Biology》《Plant Cell Reports》副主编、《aBIOTEC》《植物学报》编委。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干细胞形成与维持及器官发生的分子机制,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机制与遗传改良。研究成果在 Nature Plants、PNAS、Pant Cell、Nature Commun、Mol Plant、Trends in Plant Sciences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50 余篇,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二项。

类受体激酶与种子发育
类受体激酶与种子发育 演讲人:黎 家

国家特聘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植物激素专业委员会主任,2009-2021 年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21 年至今任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黎家教授长期从事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方面的研究,采用激活标签技术鉴定了多个 BR 稳态与信号转导调控元件,其中之一便是 BAK1,它作为多种信号分子的共受体,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免疫应答中发挥必不可少的功能。此外,在 LRR-RLK 领域也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例如构建了全部 LRR-RLK 的功能获得与缺失突变体,分析了它们的表达模式;并发现多个受体激酶在根分生组织发育、侧根发生中起关键作用,在植物根的向水性生长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被子植物双受精:主要进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被子植物双受精:主要进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演讲人:孙蒙祥

武汉大学教授。 1982 年毕业于华中师大,1994 年于武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6-2000 年先后在荷兰瓦吉宁根大学、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德国汉堡大学从事博士后或高访学者研究。多年来始终围绕“植物受精与早期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这一科学问题开展持续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重要成果。在 Nature, Nature Plan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Developmental Cell, PNAS,Current Biology, PLoS Biology, Plant Cell 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130 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奖 5 项,并先后获得“跨世纪人才”(2000),国家“杰青”(2002),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等称号。

通过远缘杂交创制新的植物种质资源——未来农业育种的必由之路
通过远缘杂交创制新的植物种质资源——未来农业育种的必由之路 演讲人:瞿礼嘉

瞿礼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5年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5-1997 年英国John Innes Centre 访问学者,1999-2000 年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6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北京大学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高等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以通讯作者身份在 Science、Cell、Nature Plants、PNAS、Current Biology、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一百多篇。2007 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20 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23 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入选首批“新基石研究员”;现担任国际植物有性生殖研究学会(IASPRR)副主席、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Molecular Plant 杂志的咨询委员会委员、PLoS Genetics 植物遗传领域主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植物领域评审组长、Plant Cell、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aBiotechnology、Molecular Horticulture 和 Seed Biology 等学术杂志的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