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日期:2023年6月18日 地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楼一层报告厅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
  会议手册
汇聚板块边缘岩浆成因与地壳演化研究进展与前沿
汇聚板块边缘岩浆成因与地壳演化研究进展与前沿 演讲人:朱弟成

朱弟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导,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负责人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长期从事岩浆作用与青藏高原形成研究,即主要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研究四千万年以前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Geology和EPSL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80余篇,SCI引用14000余次,H指数54。国际岩石学主流SCI期刊Lithos主编(2022.1-),爱思唯尔2014~2022年高被引学者、科睿唯安2020年全球高被引学者。

川滇地区主要地震空区的危险性分析及思考
川滇地区主要地震空区的危险性分析及思考 演讲人:郑勇

郑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主要从事地下结构、震源性质和地震危险性等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科学家奖”和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GR、GRL、Tectonics、Tectonophys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多篇。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等项目;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担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s、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等期刊编委。

全球增暖背景下骤旱变化及影响
全球增暖背景下骤旱变化及影响 演讲人:袁星

袁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导,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院长,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筹)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水文气候,包括气候变化对骤旱影响、高分辨率陆面水文模型、中长期水文集合预报等。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80余篇。现担任HESS、JGR-A、《大气科学学报》等7个期刊编委,CNC-IAHS陆气关系分委会副主席。曾获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江苏“杰出青年基金”、江苏“双创人才”等荣誉。

过去2 ka温度变化研究现状、问题和展望(全球尺度)
过去2 ka温度变化研究现状、问题和展望(全球尺度) 演讲人:杨保

杨保,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主要从事树木年轮与气候变化研究。构建了我国目前最长的树轮年表;创新发展了客观提取树轮中低频气候信息的特征值分析方法;率先集成重建了国际同行认可的北半球及其关键区域千年温度变化序列并揭示了其变化特征。科研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被IPCC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评估报告、美国科学院和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委员会写入科学报告。2020~2021年先后入选爱思唯尔地理学和地质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南海珊瑚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南海珊瑚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演讲人:余克服

余克服,1969年生。广西大学海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自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南海珊瑚礁研究,在南海珊瑚礁生态过程与环境适应机制、珊瑚礁记录的全新世高分辨率环境过程与气候事件、南海珊瑚礁的形成演化与环境历史等方面取得进展。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出版关于珊瑚礁的综合性学术著作《珊瑚礁科学概论》。建立了珊瑚礁系统科学的发展框架和人才培养体系,已培养珊瑚礁学科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50多人。

青藏高原东南缘孕震构造背景与多尺度结构模型构建
青藏高原东南缘孕震构造背景与多尺度结构模型构建 演讲人:姚华建

姚华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博士。现担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IUGG IASPEI中国委员会副主席,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常务副站长,GJI 期刊editor,《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背景噪声与地震波成像、区域多尺度模型构建、岩石圈变形与大地震破裂过程研究,在NSR、NGEO、NC、PNAS、《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SCI引用4000多次。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