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日期:2023年6月17日-18日 地点:黄山未晞园怀川酒店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
  会议手册
  论坛简报
利用组合薄膜进行新材料探索
利用组合薄膜进行新材料探索 演讲人:金魁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等支持。2003和2008年分别在武汉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获学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底加入物理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并带领超导二组发展了新一代高通量薄膜实验技术,揭示高温超导转变温度与奇异金属散射率间的普适物理规律;在物理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赵忠贤院士一起建设实用超导薄膜团队,走自主创新技术道路,成功研制出国产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设备,为关键器件提供高品质大尺寸高温超导单晶膜和生长工艺。

高温超导新材料探索的思考—复合结构
高温超导新材料探索的思考—复合结构 演讲人:曹光旱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Sci. China Mater.和J. Superconductivity and Novel Magnetism期刊副主编,Phys. Rev. B国际编委。主要代表性科研成果有:1)发现准一维铬基超导体K2Cr3As3; 2)发现以EuFe2(As,P)2为代表的铁基铁磁超导体;3)设计、合成多个复合结构铁基超导体,如:Ba2Ti2Fe2As4O和KCa2Fe4As4O2;4)采用多种化学掺杂方法产生铁基高温超导电性。总计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论文被引用9200余次,h因子为49。合著有《磁电子学》。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有机超导体
有机超导体 演讲人:林海青

林海青,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计算物理的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强关联系统,量子纠缠和量子相变,以及多体系统的数值方法。

高温超导材料探索的思考
高温超导材料探索的思考 演讲人:陈仙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非常规超导、强关联和拓扑量子等新型功能材料的探索及其物理研究,已在《自然》、《科学》、《自然》子刊和《物理评论快报》等刊物发表SCI论文480余篇。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超导材料Bernd T. Matthias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物质科学奖等奖项。

可能实现常压室温超导的电声子机制
可能实现常压室温超导的电声子机制 演讲人:姚宏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美国物理学 会会士。2001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2004年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加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并于2017被晋升为教授,2019-2020年任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201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1年获香港大学崔琦物理奖,2022年获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物理奖,2021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主要从事量子多体物态中强关联物理和拓扑物理的理论研究,在量子自旋液体模型、高温超导理论、超对称性、费米符号问题、新奇量子相变、量子计算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包括提出了首次实现相关量子自旋液体的Yao-Kivelson模型和Yao-Lee模型。已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包括Science 2篇、Nature Physics 4篇、PRL 30篇,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10000余次,H因子49,多篇文章入选SCI高被引论文。多次受邀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等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铁基超导体:一个新的马约拉纳平台
铁基超导体:一个新的马约拉纳平台 演讲人:丁洪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199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于1995年获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物理博士。1995年至1998年在阿贡国家实验室作博士后。1998年至2008年在波士顿学院物理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8年至2022年为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员。取得了多个重要成果:1996年在铜基高温超导体发现赝能隙,2008年在铁基超导体中首次观察到s-波超导序参量,2015年在固体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2018年在铁基超导中发现马约拉纳零能模。学术成果于2015年、2017年和2018年三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总引用超过20000次。1999年获美国的斯隆奖,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2011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8年获欧洲先进材料奖,2020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