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日期:2020年10月26日-27日 地点:上海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论坛简报
  会议手册
Role of air–sea interactions over Indian Ocean in regulating the Tibetan–Iranian Plateau impact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Role of air–sea interactions over Indian Ocean in regulating the Tibetan–Iranian Plateau impact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演讲人:吴国雄

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 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创建干/湿倾斜涡度发展理论(SVD)和全型垂直涡度方程,揭示青藏高原西南涡和夏 季江淮流域的暴雨发展机理;揭示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 成因和副热带季风-沙漠共生机理;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学 者关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提出 了热力适应和青藏高原影响的“感热驱动气泵”理论,证明了海陆热力差异和大 地形对亚洲夏季风不同分支系统形成的不同贡献;揭示亚洲夏季风爆发分为有机 联结的三个阶段。

印度洋中化学元素的周转与深层水的经向运动
印度洋中化学元素的周转与深层水的经向运动 演讲人:张经

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学的领域是化学海 洋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工作集中在海洋中的中痕量 元素与生源要素的行为和周转等方面。早期的工作集中 在河口与近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包括化学元素的行 为和归宿。近期,多次前往热带西太平洋与赤道东印度 洋,聚焦痕量元素与生源要素的在不同深度、不同海域 的分布格局、迁移和转化等问题的研究,并且认识其同 物理、生物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问题。

东印度洋暖池浮游生物群落特点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东印度洋暖池浮游生物群落特点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演讲人:张武昌

海洋浮游生态学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 从事海洋微食物网和微型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研究了我 国近岸河口砂壳纤毛虫从淡水向海洋的群落变化,近岸种 类多是夏季发生,提出大洋种类砂壳纤毛虫和近岸种类砂 壳纤毛虫在我国近岸海区的交汇状态。研究了砂壳纤毛虫 在大洋热带亚热带海区真光层内的垂直分层机制,白令海 亚极区纤毛虫通过白令海峡向北冰洋的输送情况,阐明南大洋海区水体的垂直分 层决定了砂壳纤毛虫的分布。目前任原生动物学会理事,期刊 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 编委,浮游生物连续采集器调查联盟 GACS 成员。

热带印度洋环流的动力联系和气候效应
热带印度洋环流的动力联系和气候效应 演讲人:王东晓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CLIVAR 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太平洋委员会委员、JGR-Oceans 的Associate Editor。现任国际未来地球计划东南亚边缘海 可持续发展倡议科学指导委员会、CLIVAR/IOC-GOOS印度洋 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科研项目, 如国家重点研 发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863计划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等。积极带领团队开展海洋观测研究,曾7次担任 南海和印度洋航次首席科学家,主持建设中国科学院西沙研究观测台站,创立中 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在南海大中尺度环流、南海贯穿流和印度洋赤道海 洋变率上取得一系列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入选中组部万 人计划,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等荣誉。

印度洋季节和季节内海气相互作用:天气与气候的纽带
印度洋季节和季节内海气相互作用:天气与气候的纽带 演讲人:周磊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热带海气相互 作用和季节内变化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发现并系统研究 了中印度洋模态及其在预报中的作用;提出了季节内海 气相互作用的新机制;阐释了热带季节内振荡对海洋的 影响;总结了季节内振荡的动能收支;揭示了季节内变 化的数值模拟改进的机理等。已在本专业国际一流刊物 发表论文五十余篇。2012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青年千 人计划”。现在担任国际知名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 的编辑,《海洋学报》编委,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物理海洋与气候 委员会委员。

印度洋古海洋环境演化与沉积源汇变迁
印度洋古海洋环境演化与沉积源汇变迁 演讲人:向荣

现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 年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学博士学位。主要从 事海洋微体古生物、海洋沉积和古海洋古环境等研究工作。 提出陆架泥质区沉积物粒度指标可以作为晚全新世东亚冬 季风演化的良好指标;详细划分了全新世黄东海陆架环境 阶段演化;提出浮游有孔虫是南海、冲绳海槽末次冰消期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事件 的良好指标,对东亚冬季风研究有重要应用;利用生活在不同深度水层的有孔虫 来重建中深层水体温盐结构演化,提出热带海区冰期储存在中深层的热量在全新 世向海表逐渐释放,加剧了全新世的变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