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技术与人工智能安全
报告简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算法的可控性与模型参数的保密性以及数据真实性等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而密码学能够为人工智能构建可验证的数学安全边界。基于密码学视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论和防护体系是值得思考的前沿科学问题。本次报告将聚焦密码技术与人工智能安全的前沿交叉研究方向,包括大模型安全、AI for Crypto 以及 Crypto for AI,讨论如何基于密码分析视角构建 AI 安全新理论、推动智能化密码分析与设计,促进密码学与人工智能的共同发展。
报告人简介:

王小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密码协会会士,中国密码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现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主要从事密码理论及相关数学问题研究。在密码分析领域,提出了密码哈希函数的碰撞攻击理论,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 ; 破解包括 MD5 SHA-1 在内 5 个国际通用哈希函数算法 ; 将比特分析法进一步应用于带密钥密码算法包括消息认证码、对称加密算法、认证加密算法的分析,给出系列重要算法 HMAC- MD5、MD5-MAC、Keccak-MAC 等重要分析结果 ; 给出了格最短向量求解的启发式算法二重筛法以及带 Gap 格的反转定理等。主持设计的哈希函数 SM3 为国家密码算法标准,并于 2018 年10 月正式成为 ISO/IEC 国际标准。代表性论文 50 余篇,3 篇获欧密会、美密会最佳论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苏步青应用数学奖,陈嘉庚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国际密码协会“最具时间价值奖”,真实世界密码学奖,未来科学大奖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