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国际海洋交叉科学与技术重大突破

报告简介:

地球是一个复杂系统,海洋是地球系统中连接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冰冻圈乃至地球深部的重要单元。海洋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表面 70%以上被海洋覆盖,但蓝色星球的大部分内部空间仍未被探索。对海洋与地球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的探究,无法由某个国家单独完成。在过去二十年间,国际海洋科技合作取得了巨大进展。

到目前为止,在深海探测领域,最活跃的应该是对全球大洋中脊系统和俯冲带系统的跨学科研究。大洋中脊环绕地球 60,000 多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单一火山形态,在地球表面的变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 75%的地球总热通量通过海洋地壳产生,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岩石圈和海洋之间的热液循环在洋中脊产生的。有关深海热液喷口和海底生物圈化学合成生命的研究,对地球生命的起源有直接影响。国际科技合作的另一个关键领域是俯冲带,大地震和海啸起源于此。国际海洋发现计划(IODP)开创性地引领了对全球地震带的深钻。

近年来,新技术正在改变我们解决重大海洋与地球科学问题的能力。由于深海无人飞行器、海洋和海底观测站、大洋钻探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新一代天-空-海-地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全球海洋与地球科学探索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时期。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包括中国科学家研发的“梦想”号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以及“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等。

海洋与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全球问题息息相关,从气候变化、碳中和、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到蓝色经济发展等。鉴于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18%,中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18%,未来十年间,中国科学界有望在海洋与地球科学研究中发挥核心作用,包括引领在南海、西太平洋、印度洋等的综合研究计划。本报告将重点介绍令人振奋的新突破与新方向,阐述在国际新格局下,海洋与地球科学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报告人简介:

林间
国际顶尖海洋地球物理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对全球海洋地球科学与地震学作出杰出贡献。历任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亨利-比奇洛杰出海洋学家讲座教授、高级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等。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AGU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 会士、美国地质学会 GSA 会士、国际大洋组织 InterRidge 主席等。荣获 2024 年度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最高奖“艾克斯福特奖”,成果入选 2019 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2021 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2023 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等。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Science等发表系列开创性论文,其一论文在国际地震学领域十年引用率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