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气候过渡带近期年代际极端“干热化”特征及其成因

报告简介:

东北亚气候过渡带是一条重要的气候-生态-地理过渡界面,是季风环流和西风带环流的交汇地带,同时也是湿润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候和生态的双重过渡使该区域具有极高的生态脆弱性和气候敏感性,特别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东北亚气候过渡带区域面临着水资源匮乏、植被持续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安全。然而,以往研究多聚焦于传统季风区和干旱区的气候变化,对东北亚气候过渡带气候变化特别是其年代际变化关注相对匮乏。

本报告主要介绍团队针对全球增暖背景下过渡带地区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的研究。团队最早关注到过渡带地区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成为全球降水减少最显著的区域之一;并且区别于传统季风区,该区域降水变化主要受中高纬大气遥相关的影响。另一方面,团队研究揭示出近几十年来该区域增温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最强。少雨和高温使得该区域遭受了百年来罕见的“干热”状态。进一步使用最新的大样本集合模拟技术,研究量化了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和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的贡献,强调了多种内部变率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亚气候过渡带年代际气候变化中的协同作用。

针对东北亚气候过渡带地区年代际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以显著提高我们对气候过渡带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复杂响应,因而为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报告人简介:

陈文
云南大学特聘教授,民盟中央委员。长期从事亚洲季风、平流层与对流层相互作用以及气候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过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40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近360 篇;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现担任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大气过程及其在气候中的作用(WCRP-APAR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IAMAS 中国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