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时空变化研究新近进展

报告简介: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时空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学科,其主要目标和任务是理解土壤形成演化的关键过程与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土壤-环境的共同演化特征。进入 21 世纪特别是新时代 10 年以来,我国土壤时空变化研究对象、内容与尺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向以土壤为核心的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发展,重点关注高强度人为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时空演变研究。

报告围绕土壤地理学的新近发展态势,重点汇报土壤时空变化研究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报告介绍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的原则、方法和标准建立的科学依据,以及基于定量土壤基层分类的《中国土系志》编撰;着重介绍基于土壤发生学理论的数字土壤制图理论范式的发展,以土系调查和历史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土壤与环境因素关联知识库、知识驱动的多尺度土壤预测制图与不确定性评价模型,实现我国三维数字土壤制并在国际上建立了高精度数字土壤信息网格,为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针对未来土壤时空变化,介绍了多尺度、多情景土壤时空预测研究的进展,展望了未来土壤时空演变的数字表征理论与方法体系发展趋势。

报告以土壤精准管理服务粮食安全、土壤有机和无机碳循环在土壤碳汇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非传统应用领域为案例,总结了土壤时空变化研究创新成果的应用领域和相关进展。随着土壤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未来土壤时空变化研究将向融合过程机理与数据驱动发展、信息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高精度、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土壤时空信息将为智慧农业、土地管理和决策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报告人简介:

张甘霖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土壤时空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在 Science、PNAS、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Bulletin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435 篇,总他引 16000 余次。主笔专著 6部,主编《中国土系志》(30 卷),主持制定国家标准 2 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多个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担任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顶层设计组组长、FAO 政府间土壤专家组(ITPS)专家、全球数字土壤制图网络东亚区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