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储层预测与油气识别进展——从叠前反演到五维地震数据解释

报告简介:

石油和天然气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地震勘探是找油找气最主要的技术。以二维、三维、四维(叠前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的解释理论推动了油气储层预测技术的进步。三十多年来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经历了从以地震属性、波阻抗反演为基础的定性预测发展到基于岩石物理的叠前地震反演为基础的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识别。报告首先介绍岩石物理驱动下地震流体识别研究的主要进展,阐明复杂储层油气地震识别的物理机制、制约地震反演精度的瓶颈、岩石骨架和孔隙与油气水解耦预测的理论方法。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深水、深地、非常规等复杂油气领域推进,油气藏特征更加复杂,其中最为典型的裂缝型储层的预测及油气识别成为研究难点,为此,提出了五维地震(空间三维+炮检距+方位角)数据解释理论和方法。五维地震数据是在叠前空间三维的基础上又拓展了方位角维度,其丰富的方位信息为开展以各向异性介质为基础的裂缝型储层地震综合解释奠定了数据基础。针对复杂裂缝型油气藏多方位地震数据解释中存在的地震波传播机理不清、物理参数预测多解性强、地质信息解译精度低等关键问题,定义了五维地震数据概念,创建了耦合多种微观岩石物理机制的复杂油气藏五维地震岩石物理模型,推导了复杂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近似解耦波动方程,建立了各向异性理论表征的多组裂缝型储层参数五维地震反射系数方程。通过定义五维视域地震几何属性,量化表征了五维数据的方位变化规律,创新了基于方位弹性模量椭圆各向异性拟合、傅里叶级数分解及逐级扰动理论的非均质储层裂缝参数五维地震预测方法,实现多维度信息融合的五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报告人简介:

印兴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油气地球物理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在储层预测技术、叠前反演与油气识别、五维地震数据解释等方面取得了关键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奖17 项(其中一等奖 8 项)。发表 SCI/EI 论文 214 篇,出版专著 3 部,授权发明专利 48 件、软件著作权 21 件。在教学方面获得过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二项、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2020 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1 年和 2023 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