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地震学:建模、成像及应用

报告简介:

由于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使得人类认识地球结构、物质组成、深部过程和演化机制长期面临重重挑战。地震学是迄今为止对地探测深度最大、分辨率最高的非侵入式探测的主流技术方法,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有关固体地球层圈结构的基本认知,而且也是支撑能源和资源勘探开发、工程勘察、防震减灾的利器。自19 世纪早期以来,地震学发展主要经历了基本理论奠基、观测与理论初步结合、定量地震学的提出与发展等多个阶段。当前,地球及行星奥秘的探索、深地空间及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灾害的预防及减轻等广泛重大需求,为地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报告将通过回顾地震学的发展历史,提出高精度地震学。其次,分别从复杂介质建模、波动方程快速高精度求解、全波场信息利用及全局优化等地震成像的若干关键环节,系统阐释高精度地震学的科学内涵、研究现状与科学前沿,重点涉及:(1) 多尺度、多物理机制耦合的统一数学-物理模型的构建;(2) 基于多物理场重构地震波场的、快速高精度数值求解波动方程的NAD 类算法;(3) 基于最优输运理论 Wasserstein 度量的全波形反演理论和方法;(4) 中国大陆典型构造域高分辨率速度模型及强震分布规律。最后,对高精度地震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报告人简介:

杨顶辉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会士。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学研究,现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等多个学术刊物编委,北京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地震局地震危险性评估专家组成员等。发表 SCI 学术论文 170 余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