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老子与量子

报告简介:

40年前,钱学森先生曾指出,人工智能底层逻辑是思维科学。Nature的新近研究发表揭示,当代AI发展凸显思维的重要性。人类只有发展思维才能更好驾驭AI,实现智慧超能。能成为AI时代人类思考基石的、能趋近“第一性原理”的人类思维,少不了具有代表性的量子思维和老子思维。

无具体时空、人物的“老子五千言”,呈现的是论述宇宙万物和天地人的老子思维,是跨越时空、国界、文明的大道规律“模型”。老子思维对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有独特意义。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家李约瑟以老子“李”氏为姓。他发表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揭示由老子学说衍生出的中华科学技术。日本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量子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化学诺奖得主/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化学诺奖得主/有机化学家夏普莱斯亦有类似论述。

经典思维与量子思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原子论/整体论、决定论/非决定论、非此即彼/兼容并包、主客分离世界/参与者的世界。世界之“道”,就是“量子法则+退化后的量子法则”。以统计学和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思维,即“退化后的量子法则”,是世界局部规律。生命体和人类每天都游走在量子与经典的临界处,因此人在思考状态上会呈现不确定性、整体性、多态叠加性等量子思维特征。

现代科技发展,正呈现量子、老子、AI等相互间超学科关联。在量子科技源起之时,泡利和荣格切磋而获得阴阳变易的灵感,玻尔需要用老子思想和阴阳图案让人理解量子特点;惠勒在提出宇宙从无到有的学说时致敬老子等中华先贤;Midjourney公司将老庄思想作为文生图像的重要基石。

当前AI技术仍有“瓶颈”,比如:能耗远超预期, AI发展需要加速;新近研究表明,AI训练AI会导致模型大崩溃,其犹如近亲繁殖、误差放大。源自量子论的半导体能带理论,将人类带入低版本量子时代,进而依次拥有了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AI等。今后,能真正加速AI发展的一定是量子科技、量子计算机。

AI发展须有“道”:我们需要清晰了解AI与人类智能的区别,AI伦理应遵从老子思想,AI发展必须服务于人类;在知识层面,人将不如AI,因思维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创新性,人需用全面而多样的思维能力超越AI,AI将促进思维教育成为未来。

报告人简介:

钱旭红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2018-),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2004-2015)。兼任中国化学会Chinese Chem. Lett.(中国化学快报)主编(2012-)、中国绿色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2017-)、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上海研究院院长(2019-)、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超限制造”专项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2020-2024)、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23-)、中国化工学会副监事长(2022-)、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英国巴斯大学荣誉教授、英国女王大学荣誉博士等。研究领域:成像诊疗染料,绿色化学农药,微纳流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