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
报告简介:
《巴黎协定》确定通过国家自主贡献(NDCs)方式实现升温幅度控制在2℃的目标,并建立了全球碳盘点机制,且从2023年开始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碳盘点,评估NDCs目标实现进展情况。卫星遥感具有客观、透明、全球动态观测的优点,我国也计划建设自主的全球碳盘点监测技术体系,调研和展望全球碳盘点研究进展和趋势非常必要。报告以全球碳计划系列评估报告为核心,分析了全球碳排放与通量的科学评估现状,并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下一代碳卫星及全球碳盘点遥感科学产品与应用”的解决方案、研究重点和亮点进展。报告强调卫星遥感是提高全球和区域碳排放和碳通量估算精度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利用和挖掘卫星遥感的潜力,发展基于遥感大数据和机理过程模拟的“自下而上”和陆气协同数据同化的“自上而下”碳通量估算方法,努力尽早建成我国的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体系,为“双碳”行动提供数据支撑。
报告人简介:

刘良云
博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杰青延续资助项目获得者。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第九届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脆弱生态专项十四五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担任SCIENCE伙伴期刊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执行主编、Fundamental research编委、《地理科学》副主编等。长期从事光学定量遥感研究,是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引用1万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