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对化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以纳米药物研发为例

报告简介:

报告人简介:

赵宇亮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1985年获四川大学 放射化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东京都立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回国后率先提出纳米生物安全性问题并创建第一个实验室,揭示了无机和碳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规律与肿瘤纳米药物的化学生物学机制。开辟了纳米毒理学和纳米药物领域在我国起步和发展,突破该领城定量分析方法瓶颈,被160多个国家采用;回国前与RIKEN同事共同发现Nh, 是亚洲国家发现的唯一化学元素。研究成果在Nature Biotechnol.,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Biomed Eng.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约580篇,被引用~5.2万次,H因子117;获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的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学术报告317次。创建了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 “纳米毒理学”专业委员会。Nano Today(IF~16.9) 主编;Sci.China Chem. 副主编;美国化学会Acc.Chem.Res.、ACS Nano,英国皇家化学会,德国Wiley的8本学术期刊顾问编委。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2018),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9),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TWAS 化学奖(2016),中国毒理学杰出贡献奖(2015),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