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明营建:走向新范式的思考与实践
孙一民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应对气候变化,城市建设领域降低能耗和提高综合性能,是建筑学面临的关键性挑战,其意义不亚于工业革命以来建筑与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建筑综合性能的提升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的关键环节,如何以城市建成环境的高质量营建为目标,突破以往建设范式的狭隘,走向新营建至关重要。报告立足于大量工程设计与管理实践,提出大型公共建筑高性能与城市集约立体化发展的“精明营建”思想框架。 -
历史·批评·理论:建构当代中国建 筑的新议程
李翔宁 教授 同济大学
报告基于建筑学科中历史-批评-理论与科学史-科技评论-科学哲学的类比关系,关注建筑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建筑实践及其全球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在讲座中,李翔宁教授结合近年来围绕当代中国建筑的历史研究与建筑评论工作,指出当代中国建筑史的书写需要注重思想观念和人物作品的交织,以历史作为实践历程梳理、以批评为实践价值阐释,并进而引出对于未来建筑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 -
文绿融合、新旧共生:中国城市保护 与更新的技术探索与实践
张 杰 教授 清华大学
城市保护与更新事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我国城镇化进入后半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俩大类型老旧片区是文化复兴和城市更新的国家重大需求的交汇点。本报告聚焦该领域既有理论西化、方法滞后、技术适应性差三大难题,以福州三坊七巷、景德镇陶阳里、陶溪川和清华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昌平基地等工程为例,阐述中国城市保护与更新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在老旧街区、老旧厂区的应用和成效,开拓这一领域广阔的探索前景。 -
提质、增效、降碳:关于城市•建筑 一体化设计的研究议题
韩冬青 教授 东南大学
基于我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对城市建筑环境提质、增效、降碳的现实意义及其当代发展的新认识;分析该研究领域研究在认知方法、科学机理、工作机制等方面所面临的难点与挑战;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认知体系、功效与能效相兼顾的形态模式、“空间、角色、过程”三维一体的机制创新三方面,提出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研究及实现路径。 -
城市人因:阅读和设计高质量生活
张 利 教授 清华大学
本报告将介绍“城市人因工程学”这一新的交叉学科领域。中国当前的建筑设计实践结合创新信息技术探寻人对空间认知的共性规律,将来自每个人的生活体验数据用于提升城市空间的计设品质。讲座以北京 2022 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景德镇通津场创新文化街区、清华大学的“前身”熙春园等案例展示人因分析技术在从建成、未建成、历史遗产复现等各种场景下的应用,展现这一领域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