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次:建设工程与交叉科学

日期:2022年11月13日

地点:杭州金溪山庄一楼大厅(杭州市西湖区杨公堤39号)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

  • 健康低碳室内空气环境理论与方法

    演讲人:张寅平

    “健康室内空气环境低碳营造原理与方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报告 人提出室内空气环境控制全过程“由果索因”的泛函反问题分析新思路:以人健康舒适要 求为约束条件、以控制代价(能耗或费用)为优化目标,并和材料科学与公共卫生学等交叉, 创建建筑环境学新分支理论-健康低碳空气环境理论与方法,为建立符合我国“健康中国” 与“双碳目标”战略、贯通材料-设备-工程全环节的室内空气环境技术和标准体系提供了 理论与方法。成果被直接应用于 30 余项标准(其中国际标准 1 项、国家标准 12 项),被逾 1.5 亿 m2 的健康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建造或评价采用;发明的测定变热物性材料多个 热物性的 T-history 法被 20 余国研究者采用并被国际能源署专家称为“革命性的 (revolutionary)”;研发的建材有机挥发物释放机理参数 C-history 测定法和设备被国家 标准采用,并被美国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等国内外 80 余家企业或机构应用;成果还 被直接应用于我国首都新机场、奥运场馆、(核)潜艇和载人空间站等国家重点工程。

  • 基于人因分析技术的建成空间体验预测与实证

    演讲人:张利

    报告结合北京冬奥两个标识性场馆“雪如意”、“雪飞天”,叙述当代人因分析技术 对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改变。大型公共建筑建成效果常不如预期,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方 法不能准确预测受众空间体验,误导建设决策。而在建筑学发展史上,空间体验预测大幅 落后于设计媒介仿真的发展,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当下是在建筑学实现空间体验预 测突破的最好时间。一方面沉浸式环境为空间体验精准预测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人因测 度的引入成为了突破空间体验预测瓶颈的关键。建成空间人因分析技术是对二者的创造性 结合,在设计阶段即客观采集受众对未来建成空间的反馈,形成对设计迭代优化的循证支 持。这一技术在北京冬奥场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发挥,协助实现了对赛时“超人任务”与赛 后 “常人任务”的兼顾。在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中,它帮助解决了大跳台方位角、 OBS 转播主机视角、冷却池慢行体系节奏等设计问题;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设计中,它帮助解决了顶部空间内环偏移距离、赛道侧攀登步道及山谷慢行栈道“冰玉环” 等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