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次:深空探测与信息技术

日期:2021年9月26日

地点:北京友谊宾馆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

  •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

    演讲人:于登云

    本报告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简述了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完成情况,包括任务概况,突破的主要关键技术,取得的亮点科学成果。二是对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包括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及载人登月任务等。

  • 天问一号的进展和行星探测未来

    演讲人:张荣桥

    报告回顾了天问一号发射、奔火、环绕、着陆和巡视等重要历程,科学探测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我国未来行星探测的总体规划和任务实施技术方案。

  • 恒星活动与行星宜居性探测

    演讲人:周济林

    行星宜居性的研究将是未来行星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要研究行星宜居性,主星辐射与活动性、行星质量、行星大气等是非常关键的参数。我们提出同时观测者三个物理量的科学卫星设想--“紫瞳”卫星。“紫瞳”将是国际上首次在近紫外-可见光双波段开展恒星活动与系外行星大气巡天监测的科学卫星,为行星宜居性研究提供关键的原创科学数据。望远镜设计口径60厘米,视场100平方度,4年内拟对4200平方度天区进行巡天观测,预期目标如下:(1)对约400万颗恒星开展连续1个月光变双色监测,新发现5000颗左右系外行星,为中国下一代大望远镜(空间站望远镜,12米光学红外望远镜)等提供观测源;(2)通过宿主恒星活动性与系外行星大气的观测,探索热行星的潮汐演化,揭示热海星缺失之谜等前沿问题;(3)通过恒星双波段光变监测,揭示类太阳恒星、红矮星的活动性特征,为不同类型恒星耀发机制研究提供大样本数据;(4)发现一批宁静的恒星样本,为未来宜居行星的搜寻(如觅音等空间计划)提供目标星候选体。通过项目的开展,拟对国际系外行星探测与宜居性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后续可进一步开展红矮星宜居行星探测计划。

  • 深空探测中的天文科学

    演讲人:刘继峰

    中国的航天事业随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已经步入深空探测时代,而天文界也深度参与其中。基于目前的科学前沿和技术发展趋势,中国天文界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系列天文探测任务,包括太阳极轨卫星和对太阳的立体探测,利用月球国际科研站在月表布置系列天文观测设施,以及在太阳-地球L2点布置大型光学紫外通用望远镜等。上列方案正在继续深化论证中。

  • 创新 AI 在空间探测与导航方面的应用

    演讲人:陈宇综

    随着我国航天科技进步,开启了针对火星和小行星等天体的探索活动,以及基于空间站的科研项目。建立和应用创新方法分析和挖掘有关复杂数据是探索和发现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空间探索和科研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突破当前瓶颈,带来了全新的高效手段。本报告基于空间探索和导航关键问题,介绍当前AI有关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探讨创新AI技术在综合分析和挖掘光谱等多种数据类型,以及小样本、弱信号、高噪音等高复杂度数据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