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le of air–sea interactions over Indian Ocean in regulating the Tibetan–Iranian Plateau impact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演讲人:吴国雄
The thermal effect of the Tibetan–Iranian Plateau (TIP)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role of air–sea interactions over the Indian Ocean in regul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TIP are explor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irect thermal effect of the TIP produces a lower troposphere cyclonic circulation in the area surrounding the TIP and increases the continental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and East Asia.
-
印度洋中化学元素的周转与深层水的经向运动
演讲人:张经
目前,关于印度洋和青藏高原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赤道以北的地 区,那里通过季风对高原大气和地表过程的影响十分地显著,同时在影响海表附 近的环流及其与之相伴的动力特点方面的效应也是最为显著的。前期,国家在关 于印度洋的多学科观测活动(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共享航次)也基 本上集中在南纬的 5 度以北、北纬 10 度以南的印度洋东部海域。然而,在十年 和百年的时间尺度上印度洋与青藏高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是受到南大洋与印 度洋的相互作用制约的。这一点在学术界的文献中常常被忽视。
-
东印度洋暖池浮游生物群落特点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期)
演讲人:张武昌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南纬 10 度将其划分为低溶解氧、高营养盐的北部 海区和高溶解氧、低营养盐的南部海区,北部海区不同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 主要特点是洋流每年随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转向及其引起的边缘海上升流的 出现和消失。位于北部海区的赤道东印度洋与西太平洋一起组成全球最大的暖池 (warm pool),是全球海洋中表层温度最高的海区,其中的浮游生物生活在平 均温度最高而季节温差最小的环境中,近乎恒定的环境使得它们对环境的变化较 为敏感。与太平洋和大西洋相比,印度洋北部受陆地阻隔,没有黑潮和湾流那样 向北输送热量的暖流,东印度洋暖池是增温最快的赤道海区,暖池面积也增加接 近 2 倍(Nature 575: 647-651, 2019)。
-
热带印度洋环流的动力联系和气候效应
演讲人:王东晓
基于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刻画了热带印度洋环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热带印度洋环流对海盆尺度纬向和经向热量输送和水体输运十分重要,是印度洋 浅层经向翻转环流形成与变异的关键一环,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都有着至关重要 的影响。在近赤道海域,赤道波动相关的动力过程将能量输送到赤道和近赤道区 的次表层和中深层海洋,调制着这些区域的环流结构。而在远离赤道海域,海洋 环流的多尺度的变化特征则受到快速衰减的罗斯贝波、海洋内部变率及印度季风 等因素的影响。热带印度洋水平环流导致的上层海洋热盐结构再分配,影响着印 度洋浅层经向翻转环流形成与变异,进而调制着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
-
印度洋季节和季节内海气相互作用:天气与气候的纽带
演讲人:周磊
印度夏季风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系统之一。但印度夏季风并不是绵绵不绝的 雨季。相反,季节内变化(周期通常为 20-60 天)是印度夏季风期间的主要变化, 其方差通常占季风降水总方差的 60%左右。季节内变化也是从热带向亚热带及青 藏高原输送水汽的最主要通道。其携带的降水支持了印度洋周边区域的农业,也 养育了地球近 1/3 的人口。然而,季节内变化也是该区域很多极端气象灾害的罪 魁,例如极端的洪涝和干旱,这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