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活动构造边界带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演讲人:赵国泽
大陆地震频发的活动构造边界带地壳深部电性结构具有高、低阻体交错发育的复杂特征,推测是由于构造运动导致原有的地壳“成层性”结构遭到破坏形成的,相对丰富的流体或其它低阻物质沿断层或局部区域分布,形成拆离层或滑脱层,具有相对较低的粘滞度,易于变形,不利于应力积累,较强的地震往往发生在高、低阻体接触带附近。
-
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大陆强震区孕震构造环境研究
演讲人:刘启元
以中国地震局为主导,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大陆强震区孕震构造环境研究方向,前人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得到了许多重要认识,为我们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大陆强震区孕震构造环境需在探测大陆强震形成的深部构造环境的基础上,揭示大陆强震深部构造环境的共性特征,强震孕育形成的力学及物理环境,建立大陆强震的地壳动力学模型,为大陆强震的地点预测(确定潜在震源)提供观测证据和理论支撑。我们在不同构造域,包括延怀盆地,唐山,天山及龙门山等地区开展的强震区深部结构和物理环境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研究表明,宽频带地震台阵探测不但可以提供强震区深部结构,而且可以给出震源区多参数物理环境,对于三维地震构造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圈结构和物理环境是强震的孕育和形成的重要依据,强震的形成及其破裂过程均受所处深部构造环境的控制。其中,壳内低速层是上下地壳变形解耦的结果和重要标志,壳内低速体与强震的形成关系密切,地震大多发生在高、低速交界区的高速介质一侧。
-
大陆主要地震带深部探测与孕震机理
演讲人:吴庆举
为了应对强震风险和潜在震害,需要深入研究强震孕育机理和发震过程,具体地,需要得到地震带的三维孕震结构、典型强震的发震构造、典型强震的深浅构造关系、地震带和强震区的深部变形方式。
-
地壳几何结构东西向差异对青藏高原构造垮塌的构造指示
演讲人:郭晓玉,高锐,徐啸
青藏高原于中-中新世发生的构造垮塌事件的构造成因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利用两条深地震反射剖面,综合前人在该区进行的接收函数、层析成像、地球化学/岩石学/年代学研究,来探讨印度板块俯冲前缘的几何结构,探寻俯冲板块前缘的几何结构是否存在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构造垮塌事件是否存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