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医学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医学

第一章脑与认知科学总论脑与认知科学是以脑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汇合的新兴研究领域,是研究人和动物的认知及智力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方法和技术来揭示脑的工作原理、理解脑的高级功能、研究人类精神世界的科学。对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提升和扩展人的能力、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增进心理和精神建康,对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增强国家安全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书预览点击购买

  联合领导小组

  组长孙家广李静海朱道本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红阳白春礼李衍达

  李德毅杨卫沈文庆

  武维华林其谁林国强

  周孝信秦大河郭重庆

  曹效业程国栋解思深

  联合工作组

  组长韩宇刘峰松孟宪平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澍申倚敏冯霞

  朱蔚彤吴善超张家元

  陈钟林宏侠郑永和

  赵世荣龚旭黄文艳

  傅敏谢光锋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医学

  战略研究组

  组长吴祖泽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唐朝枢教授北京大学

  成员(按性氏笔画排序)

  钟南山院士广州医学院

  曾益新院士中山大学

  王正敏院士复旦大学

  陈凯先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

  曾毅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

  控制所

  强伯勤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

  贺林院士上海交通大学

  曹雪涛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张伯礼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辰宇教授南京大学

  方福德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吴观陵教授南京医科大学

  郭亚军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沈竞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曹务春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董尔丹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组长方福德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副组长董尔丹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申倚敏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

  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张辰宇教授南京大学

  郭亚军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沈竞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曹务春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冯锋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张凤珠高级工程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孙瑞娟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徐岩英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曹河圻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李恩中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闫章才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洪微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江虎军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张作文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吕群燕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吴镭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王昌恩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前言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进入最后一年并将迎来十二五规则开局之年之际,为了科学地布局我国医学学科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进行了“2011~2020年中国医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活动。众所周知,学科发展战略对于学科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其重要性在于可为学科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的遴选和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的路线图。鉴于此,这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领域专家的积极参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制订了调研活动的日程表,并组成了医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专家组,负责调研和发展战略报告的起草、讨论、修改和审定工作。医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包括五个主要的医学分支学科,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和中医药学。这五个分支学科也组成了各自的调研专家组,其职能与总体调研组相同。

  在严密的组织和分工基础上,医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专家组于2010年春天开始调研工作。按照计划,各主要分支学科专家调研组分别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研,包括文献资料调研、座谈会、个人咨询等,收集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讨,梳理出主要的纲要,进入撰写各分支学科发展战略报告阶段。各分支学科发展战略报告完成后,由总体调研组进行整合,最终形成本书。整个过程历时近一年。

  在本书的完成过程中,我们坚持客观、科学、严谨的工作准则,尽量做到既有创新思维,又有导向价值。

  医学科学研究是最活跃的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它不仅蕴含着众多基础理论问题,也涉及技术与临床应用以及心理和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问题,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十分复杂的研究领域。医学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促进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医学将面对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全球化、生活方式和环境改变以及非人为灾害所带来的挑战,提出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对策,对保证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毋庸讳言,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本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创新性仍有不足。正如有的专家指出的那样,本书并没有提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医学学科发展格局的创新思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予以加强。其次,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专家提出的一些建议并没有纳入本书(如康复医学等),个别分支学科的个别栏目内容过于精简,与其他分支学科形成不平衡,这是一个遗憾。另外,由于不同分支学科的特点和专家的专业习惯等原因,在行文风格上亦有所差异,请鉴谅。

  最后,在本书付梓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卓越的组织领导工作以及所有参与本书调研、起草和审评工作的专家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感谢科学出版社为出版本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吴祖泽唐朝枢

  医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

  2011610

  目录

  总序(路甬祥陈宜瑜)/ i

  前言/ v

  摘要/ vii

  Abstract/ xix

  第一章医学学科的战略地位/00

  第一节医学研究的总体战略地位/00

  一、促进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00

  二、促进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实施和发展/00

  三、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00

  第二节医学主要分支学科的战略地位/00

  一、基础医学/00

  二、临床医学/00

  三、预防医学/0

  四、药学/0

  五、中医药学/0

  第二章医学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态势/0

  第一节基础医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0

  第二节临床医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0

  一、呼吸系统/0

  二、心脑血管系统/0

  三、消化系统疾病/0

  四、血液系统疾病/0

  五、泌尿系统疾病/0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0

  七、风湿病和自身免疫病/0

  八、癌症/0

  第三节预防医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0

  第四节药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0

  第五节中医药学的发展规律与态势/0

  第三章医学学科的发展现状/0

  第一节基础医学发展现状/0

  一、基因组医学(医学基因组学)已成为基础医学研究的主流/0

  二、转化医学研究渐成趋势/0

  三、基础医学各学科领域交叉及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日益加强/0

  四、系统生物学走上历史舞台/0

  第二节临床医学发展现状/0

  一、呼吸系统疾病/0

  二、心脑血管疾病/0

  三、消化系统疾病/0

  四、血液系统疾病/0

  五、泌尿系统疾病/0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0

  七、自身免疫病/0

  八、创伤医学/0

  九、肿瘤/0

  十、精神疾病/0

  十一、分子影像学研究/

  第三节预防医学发展现状/

  一、流行病学/

  二、卫生(医学)统计学/

  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四、环境卫生学/

  五、卫生毒理学/

  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七、儿童少年卫生学/

  八、妇幼保健学/

  第四节药学发展现状/

  一、药物学及药理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二、新药研究技术平台建设/

  三、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

  四、企业药物创新和医药产业发展/

  五、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形成人才优势/

  第五节中医药学发展现状/

  一、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中医药发展的机遇/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动态/

  xxxi

  xxxii

  第四章医学学科的发展布局/

  第一节基础医学的学科发展布局/

  第二节临床医学的学科发展布局/

  第三节预防医学的学科发展布局/

  第四节药学的学科发展布局/

  第五节中医药学的学科发展布局/

  第五章医学学科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第一节基础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及其重点

  发展方向/

  一、基础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二、重点发展方向/

  第二节临床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一、重要的致病性病原体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治疗/

  三、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四、肿瘤治疗、肿瘤标志物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五、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诊治研究/

  六、微创治疗或介入治疗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七、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疾病的诊治/

  八、创伤救治和组织修复重构/

  九、器官及干细胞移植/

  十、精神疾病的诊治/

  十一、循证医学/

  第三节预防医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一、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研究/

  二、营养与人类疾病关系的基础研究/

  三、传染病的基础研究/

  四、毒理学基础研究/

  五、妇幼保健的基础研究/

  六、流行病学监测(疾病监测)的基础研究/

  第四节药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一、基于靶标和靶标网络调控的药物基础研究/

  二、基于信息学的药物基础研究/

  三、提高成药性的药物化学基础研究/

  四、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五、个体化治疗的药物学和药理学基础研究/

  六、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

  七、基于靶标和疾病网络调控的抗肿瘤药物和药理学基础研究/

  八、基于靶标和疾病网络调控的神经精神药物和药理学研究/

  九、基于靶标和疾病网络调控的代谢性疾病药物和药理学研究/

  第五节中医药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一、中医理论基础研究/

  二、中药方剂基础研究/

  三、针灸经络基础研究/

  四、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重点方向/

  第六章医学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一节基础医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

  一、及时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国际发展最新动态/

  二、积极参与国际性大科学计划和项目合作/

  三、积极参与以假设驱动的课题研究的对口合作与交流/

  四、提高多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的水平/

  第二节临床医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

  第三节预防医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

  一、未来510年本学科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

  二、未来510年本学科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优先领域/

  第四节药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

  第五节中医药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分析和优先领域/

  xxxiii

  第七章医学学科发展的保障措施与建议/

  一、夯实工作基础,建立研究体系,提高创新水平,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加强管理、克服拼盘现象/

  三、完善科学评估的政策与措施/

  四、注重关键技术平台的整合与集成/

  五、加强生物样本资源库和数据库的建设/

  六、加强医学伦理观念与监督意识,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

  七、注重转化医学研究/

  八、整合我国医学科学研究渠道资源,加强预防医学研究/

  九、加强中医药学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程书钧,方福德2010基础医学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北京:科学出版社

  陈竺2008中国卫生年鉴(2008中文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竺2009中国卫生年鉴(2009中文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2003a未来10年中国信息通信、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和新材料领域科技发展趋势内部资料

  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2003b未来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对科技的需求内部资料

  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2004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3)(信息、生物和新材料)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基础研究管理中心20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成果集锦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2009a生物医药发展战略报告技术篇北京:科学出版社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2009b生物医药发展战略报告计划篇北京:科学出版社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2009c生物医药发展战略报告投入篇北京:科学出版社

  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国会提交的科技发展报告1997塑造21世纪的科学与技术内部资料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09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癌症基金会20072006中国肿瘤临床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中国癌症基金会20082007中国肿瘤临床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中国癌症基金会20092008中国肿瘤临床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2006科学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2007科学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2008科学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2009a科学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2009b高技术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基础学科发展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5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中国医学科学院2010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2003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NIH Roadmap Initiativeshttp//nihroadmapnihgov/initiativesasp

  

 

  

暂无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