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物理学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物理学

物理学可分成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两部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确立之后,物理学进入了现代物理学的新时期。作为20世纪自然科学的引领学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对化学、生物学及医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空间和天体科学等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对原子、电子、原子核、晶体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奠定了化学、材料和生物学的微观基础,促使物理化学、纳米科技、量子化学、放射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新学科的诞生。天体物理、地球科学、力学等本来就与物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基本理论框架和实验方法都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并且不断从物理学的科学发展前沿中吸取营养。信息科学建立在半导体和激光等发展基础上。
本书预览点击购买

战略研究组

组长王乃彦院士北京师范大学

副组长于渌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甘子钊院士北京大学

叶朝辉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杨国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闵乃本院士南京大学

张仁和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张杰院士上海交通大学

张泽院士浙江大学

张焕乔院士中国原子能研究院

张裕恒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陈和生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陈佳洱院士北京大学

欧阳钟灿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郑厚植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赵光达院士北京大学

赵忠贤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贺贤土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魏宝文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秘 书 组

组长孙昌璞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副组长

赵红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张守著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

蒲钔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

赵世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大军教授吉林大学

万宝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王炜教授南京大学

卢建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吕才典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任中洲教授南京大学

向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庄鹏飞教授清华大学

李会红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

何建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陆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陈鸿教授同济大学

金晓峰教授复旦大学

赵政国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倪培根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

盛政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龚旗煌教授北京大学

程建春教授南京大学

前言
研究报告阶段性进展已于2009年11月和2010年6月在两次院士大会上做了汇报。院士们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提出了许多修改和完善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战略研究组和秘书组非常认真地按照院士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报告做了修改,又分别多次地召开会议,并采用书面征求修改意见的方式,请一些院士对报告进行修改和补充,有的院士还亲自撰写一些章节,在这期间秘书组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份研究报告深入地分析了物理学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及态势,提出了未来10年物理学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保障措施及建议等。希望它对我们了解物理学学科的全貌,对我国物理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能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份研究报告是在物理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和秘书组的成员经过认真调研和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又认真地听取了院士和专家的意见后,经过多次反复的修改才撰写成文的,在此,对于众多院士、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解思深主任、汲培文常务副主任对研究报告非常关心,汲培文副主任多次参加研究组和秘书组的调研和讨论,为研究报告的完善和最后成文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本研究报告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物理学学科所涵盖的内容广阔,又发展十分迅速,报告中会存在不足和不当之处,望读者们多多给予批评和指正。

王乃彦

物理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
2011年5月

总序(路甬祥陈宜瑜)
前言
摘要
Abstractxv
第一章物理学的定义及其学科战略地位
第一节物理学的定义及内涵
第二节物理学学科的战略地位

第二章物理学学科的发展规律与态势
第一节物理学学科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第二节物理学各个学科分支的发展态势
一、理论物理
二、实验粒子物理
三、核物理与核技术
四、等离子体物理
五、凝聚态物理
六、原子分子物理学与光学
七、声学
八、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

第三章我国物理学学科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按学科分析
一、理论物理
二、粒子物理
三、核物理与核技术
四、 等离子体物理
五、凝聚态物理
六、原子分子物理学与光学
七、声学
八、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
第三节学科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综合
第四节促进学科发展的建议措施

第四章未来10年物理学学科发展布局
第一节物理学学科的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和发展目标
第二节学科发展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一、理论物理部分学科发展布局
二、粒子物理学学科发展布局
三、核物理与核技术学科发展布局
四、等离子体物理学学科发展布局
五、凝聚态物理学学科发展布局
六、原子分子物理学与光学学科发展布局
七、声学学科发展布局
第三节交叉学科发展布局与发展方向
一、量子物理、信息科学和未来量子器件
二、软凝聚态物理
三、物理学与生命科学交叉
四、能源物理
第四节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需求分析
一、大科学装置建设需求分析和计划建议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平台建设

第五章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第一节遴选优先发展领域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物理学优先发展领域
一、物理学整体优先发展领域
二、各分学科优先发展领域
第三节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一、生命科学中的物理问题
二、与空间科学、天文学等交叉的物理问题
三、能源科学中的物理问题

第六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一节国际合作发展态
一、凝聚态物理
二、原子分子物理与光学
三、声学领域
四、理论物理
五、粒子物理
六、核物理与核技术研究领域
七、等离子体物理
第二节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本情况
一、高能物理实验领域
二、核物理领域
三、等离子体物理
四、高能量密度物理和惯性约束聚变方面
五、凝聚态物理
第三节合作与交流的战略需求分析与总体布局
一、凝聚态物理
二、理论物理
三、粒子物理

第七章保障措施与建议
第一节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科研经费审批管理制度
第二节提高物理教育水平,培养后备人才
第三节调整研究队伍结构,提高科研效率
第四节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营造和谐科研环境
第五节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合理安排学科布局
第六节建设大科学装置,成立国家物理研究基地
第七节鼓励学术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阿蔡塞2008惯性聚变物理沈百飞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程建春,田静 2008创新与和谐:中国声学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

德国物理学会2005新世纪物理学王乃彦主译,中国物理学会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葛墨林200910 000个科学难题(物理学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家洋2009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六十年中国科学院院刊,(5)

陆坤权,刘寄星2006软物质物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锦秀2006尘埃等离子体物理,35(3):244~250

迈克尔 A力伯曼,阿伦 J里登伯格2007等离子体放电原理与材料处理蒲以康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领域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至205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路线图北京:科学出版社

暂无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