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脑与认知科学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脑与认知科学

第一章脑与认知科学总论脑与认知科学是以脑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汇合的新兴研究领域,是研究人和动物的认知及智力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方法和技术来揭示脑的工作原理、理解脑的高级功能、研究人类精神世界的科学。对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提升和扩展人的能力、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增进心理和精神建康,对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增强国家安全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书预览点击购买

联合领导小组
组长孙家广李静海朱道本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红阳白春礼李衍达

李德毅杨卫沈文庆

武维华林其谁林国强

周孝信秦大河郭重庆

曹效业程国栋解思深

联合工作组
组长韩宇刘峰松孟宪平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澍申倚敏冯霞

朱蔚彤吴善超张家元

陈钟林宏侠郑永和

赵世荣龚旭黄文艳

傅敏谢光锋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脑与认知科学

战略研究组
组长郭爱克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副组长冯雪莲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成员陈霖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段树民院士浙江大学

李朝义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何士刚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韩世辉教授北京大学

蒋田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张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秘 书 组
组长何士刚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副组长薛淮副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

成员方方教授北京大学

傅小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韩世辉教授北京大学

蒋田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李人卫高级工程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脑与认知科学是以脑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汇合的新兴研究领域,是研究人和动物的认知及智力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奖得主克里克(Francis Crick)曾说过:“如果要想正确地懂得我们在我们周围这个极其广袤和复杂的世界中的地位,我们就必须要比较细致地认识我们的脑。”“对我们人类来说,在科学研究中没有比研究自己的脑更重要的了。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有赖于它。”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埃德尔曼(Gerald MEdelman)说:“脑科学的知识将奠定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的基础,这些知识使我们可以医治大量疾病,建造仿照脑功能的新机器,对我们自己的本质和我们如何认识世界都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书的撰写是基于《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2011~202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联合工作方案》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而展开的。其基本原则是突出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和普及性:①前瞻性体现在本书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展望中国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趋势,谋划未来10年促进脑与认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②战略性体现在本书将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规律和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凝练和把握重要的学术方向,而且从战略高度探索符合脑与认知科学发展规律的资助管理与人才培养机制;③科学性体现在本书建立在数据支撑和事实分析的基础上,并借助文献计量指标等分析工具以及比较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脑与认知科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④普及性体现在研究报告既面向科学界也面向公众,力图通过简明扼要且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深奥的科学道理易于理解,以达到促进公众对脑与认知科学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目的。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2011~202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安排,脑与认知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和报告撰写秘书组成立,并于2009年5月7日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由郭爱克院士牵头,至2010年10月26日,共召集了6次全体会议(召开时间分别为2009年5月7日、2009年8月27日、2009年9月20日、2009年10月18日、2010年3月16日和2010年10月26日)和4次专题会议(召开时间分别为2010年7月2日、2010年9月2日、2010年9月10日、2010年9月18日)。由于脑与认知科学领域涉及的学科广泛,以及战略研究组的专家们工作繁忙,参加研讨和撰写的专家不断变动,所以参加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会议的专家名单有很大的不同,50多位专家、学者对本书的写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此表示感谢。自2009年5月起,各分支学科牵头人分别通过会议研讨、调研函调研、数据库查询等不同形式,组织国内同行专家开展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学科发展战略讨论,逐步形成了本书初稿。初稿在形成后,在各分支学科、战略研究组全体会议及学科小组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咨询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等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广泛地征求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历时1年多,几经修改,本书最终得以完成。尽管如此,本书仍可能存在遗漏、不完善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研讨、撰写和定稿过程中,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脑与认知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在总体策划、专题调研和专家组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承担专题撰稿任务的有33位专家:陈楚侨、陈雪峰、段树民、傅小兰、方方、范勇、郭爱克、耿海燕、高上凯、韩世辉、蒋田仔、何士刚、刘嘉、李纾、罗振革、李量、李葆明、陶乐天、尧德中、沈钧贤、吴思、王晓民、王伟、万有、于春水、袁小兵、任维、朱莉琪、朱滢、章晓辉、张涛、张柯、张旭。此外,还有大量专家参与调研,因篇幅所限,恕不一一罗列。在此,我们对所有参与本书工作的人员和机构深表感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吕守芹、陈娟两位同志承担了大量的会务工作,一并感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对调研的策划和支持。
  vii
  郭爱克
  脑与认知科学学科战略研究组组长
  2011年8月17日

总序(路甬祥 陈宜瑜) / i
前言/ v
摘要/ix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xiii
第一章 脑与认知科学总论/001
 第一节 脑与认知科学的战略地位/001
 第二节 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002
   一、神经科学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002
   二、心理学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004
 第三节 我国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现状/007
   一、我国神经科学的发展现状/007
   二、我国心理学的发展现状/009
 第四节 我国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布局/010
 第五节 我国脑与认知科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
研究领域和重要研究方向/012
 第六节 我国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023
 第七节 我国脑与认知科学领域发展的保障措施/024
第二章 神经科学/027
 第一节 神经科学的战略地位/027
 第二节 神经科学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028
 第三节 国际和我国神经科学的发展现状/031
   一、国际相关研究状态/031
xxi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脑与认知科学
   二、神经科学的研究技术/033
   三、神经环路的形成及调控/034
   四、认知神经科学/038
   五、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043
   六、计算神经科学/048
   七、我国神经科学的发展现状/051
 第四节 我国神经科学的发展布局/053
 第五节 我国神经科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065
   一、神经环路的形成及功能调控/065
   二、感知觉信息处理与整合/069
   三、认知的神经基础/076
   四、社会行为的心理和神经机制/098
   五、生物神经元网络的动力学及信息加工/103
   六、脑连接和脑机接口技术研究/114
 第六节 我国神经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22
   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2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方式/123
 第七节 我国神经科学领域发展的保障措施/125
第三章 心理学/129
 第一节 心理学的战略地位/129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132
 第三节 国际和我国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135
   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136
   二、生理心理学/138
   三、发展心理学/140
   四、社会心理学/145
   五、健康心理学/147
   六、心理学的其他基础和应用学科/151
 第四节 我国心理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152
xxii 
   一、心理学/152
   二、心理健康/191
 第五节 我国心理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200
 第六节 我国心理学领域发展的保障措施/202
 主要参考文献/205

方富熹,方格.2004. 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国家统计局.2001.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第2号)

林崇德,陈英和.2009. 中国发展心理学30年的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8~46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心理学会.2007. 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心理学会.2009. 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人口健康领域战略研究组.2010. 中国至2050年人口健康科技发展路线图.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 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暂无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