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科技之光---记“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珠海报告会
2016年1月9日上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多功能厅里150多名中山大学师生正在聆听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先生的科普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气候变化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行政楼阶梯会议室里,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先生正在应邀为校区300余名师生作题为“地面天文光学望远镜现状与未来”的专题报告。这两场报告都是“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珠海报告会的重要活动。
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6部委共同主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 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宗旨,自2002年成立起已经坚持了十余年。此次利用中科院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会议召开的机会,中科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珠海市教育局、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共同承办了珠海报告会。
在报告会上,秦大河院士结合图表、文字信息和影像资料,讲述了世界气候变化情况,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世界气候面临的严重问题;介绍了此次巴黎气候大会上签订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减排协定—《巴黎协定》的主要情况。在介绍温室气体研究历史时,秦先生指出,多年前排放的温室气体依旧存在于大气中,而欧美国家比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早排放一百多年,其累计排放量更多,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合理的。报告最后,秦大河院士谈到了对中大学子的鼓励和期待,他希望大家能持续关注气候变化,践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力争为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秦院士的报告幽默而又严谨,到场的师生在认识到现今环境问题的同时,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崔向群院士的报告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天文望远镜的诞生、沿革、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早期天文望远镜的应用到目前的广泛应用,从早期的简单技术到目前的种种技术革新,从牛顿发明第一台望远镜到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望远镜设备等,崔院士一一为师生们娓娓道来。之后,崔院士重点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发的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是我国自出创新研发设计并制造的一架中星仪式反射施密特望远镜,由于它的大视场,在焦面上可以放置四千根光纤,将遥远天体的光分别传输到多台光谱仪中,同时获得它们的光谱,成为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它使我国天文学在大规模光学光谱观测、大视场天文学研究上,居于国际领先的地位。崔向群院士的报告图文并茂,严谨前瞻,信息丰富,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